诸葛亮不会借东风,李申之也不会。他和孔明一样,不过是会看天象罢了,还是一种最粗浅的天象,人人都会看的天象,需要赶紧收衣服的天象。呼呼刮起的南风,夹杂着湿润的气息,让人感觉有些胸闷。有人说是空气湿度增大让人胸闷,有人说是因为气压变低导致人的胸闷,反正这种时刻心脏病发病的几率会变大。若是有风湿病的人,现在该关节疼了。虽然天上还不见乌云,但大家都知道,快要下雨了。本就是暑热季节,夏天的雨就是这样,一阵一阵的,来得快去得也快。“雨来!”李申之大呼一声,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城墙的战况。城墙根依然是工坊城整个城防的漏洞,虽然水已经引了过去,却流速太慢,短时间内很难将金人挖出来的大坑填满。金人依然源源不断地从城墙底下钻进来,丝毫不在乎那和着金汁的泥水有多么地难走。宋人这面往里面灌水,金人也派出仆从军拼命地把坑里的水往外面排,情急之下甚至有人拿着自己的头盔往外舀水。同时还在继续挖着城墙底下的泥土,想要把地洞打得更宽,更大,让更多的金兵可以通过地道进入到城内。后续补上来的金人虽然受到了宋军远程火力的打击,仍然源源不断地冲到了城墙根,顺着地洞往里钻。金兀术派来的一万精锐也到了战场,与韩常简单地打了声招呼,立马投入了战场。打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就是要押上所有砝码,最后一把梭哈的时候,不成功便成仁。双方不再有任何的保留。哪怕打得只剩下一条裤衩,也要想办法用手中的裤衩蕾丝敌人。宋军在一线奋战,工匠们在后方的生产同样开足了马力。为了强行地提高生产速度,工匠们手上的失误率开始上升。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次品的产出,竟然用身体去硬抗偏离轨道的机器,哪怕身上被机器锋利的棱角划破,也顾不得去包扎伤口,任由自己的鲜血融入兵器之中。所有人全都铆足了劲儿,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拼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胜利。对于宋人来说,只要松了这口气,等待他们的结局将是城破人亡。金人同样如此,完颜宗弼派来的精锐就是来打硬仗的,身为百战精兵的他们知道,现在已经到了这场战斗的胜负点。他们只要再加一把劲儿,破城就在眼前。城破之后,烧杀抢掠为所欲为,整个应天府都是他们的战利品。而若是金人松下这口气,被宋人击退,那么这轮进攻算是前功尽弃了,眼前的战利品全都化为泡影,一切回到了最初的样子,或者还不如最初的样子。甚至于金人还会就此败北,更有可能永无机会再踏入应天府一步。话说元丰年间,宋人当年打西夏就是如此,一口气松掉,转胜为败。当年五路伐夏,眼看着李昌祚冲进了西夏重镇灵州城的城门,灵州破城在即,竟然被主将高遵裕喊停,从城门中撤了出来。那混账高遵裕为何要将李昌祚撤下来?竟然是要换上自己的亲信去攻破城门,捞取破城的首功。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宋人直到亡国,再未有一兵一卒到过灵州城下。更可气的是,高遵裕在回朝之后竟然没事,在市厅级的职位上干到退休。正如宋人鄙视武人到了变态的地步一样,他们优待文人也到了一个变态的地步。高遵裕这种万死不足惜的败类,竟然可以高官厚禄地善终。这样的北宋,亡得不冤枉。却说宋金双方打仗打得上了头,双方都是精锐,主将也不含糊,断不会出现如高遵裕这种败类行径。大家全都倾尽了所有力量,把结果交给了老天。孙子曾经说过,打仗打得就是算计。算计得越多,赢面就越大。金人把胜负的悬念交给了上天,李申之却没有,他还有算计。按照孙子老人家的说法,理论上宋军的赢面更大。金人以为宋军拼上了全部的力量,而实际上没有。那些坚持在生产线上的工匠们,依然坚持着生产。什么时候工匠们也抄起家伙去战斗,甚至把熔炼之后来不及铸入模具的铁水浇向金人,那才是真正的大势已去,只剩下悲壮。李申之知道,还不到那个时候。他在等。大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狠狠地砸向地面,瞬间汇聚成一股股溪流。片刻之后,街道上已经流成了小河。金人惊喜地发现,宋人的燧发枪失效了。工坊城的加工精度还差点意思,枪管与枪机之间无法做到完全密封,雨水沿着燧发枪的缝隙渗入之后,再无法击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大宋不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桃散人并收藏大宋不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