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火攻。完颜宗弼的中军号称二十万人,其中至少有五万人是为了守护存放在中军的粮草。这一次他学乖了,三军的粮草全都放在前线,不再从开封府搬运。历来存放粮草的地方都是戒备森严的地方,金军也不例外。在巨大的优势面前,完颜宗弼依然极尽可能地选择了谨慎。他觉得自己无法完全杜绝宋人神出鬼没的投石机火攻,干脆就选了个有水的地方。想偷袭你随意,火攻也不怕你。咱就没打算不让粮仓着火,只求着火之后能马上灭掉。防不住就不防了。你随便点,我随时灭,说不定粮草用火烤一烤还更好吃。刚刚安营扎寨,金军便组织人手建了好几个大水车,在营寨里搭建了自来水系统。这玩意北宋时期就有了,金人在开封府抓来的宋人工匠很快便搭建了起来。一切安排就绪之后,完颜宗弼选择了按兵不动。他要在这里盯着李申之,死死地困住应天府城。据他的情报所知,应天府的宋军主力全都龟缩在应天府城之中,就是要在应天府城之下与金人决一死战。而完颜宗弼偏不与他在应天府决战,而是派出了韩常和赤盏晖两员大将去扫荡堡垒。完颜宗弼端坐帐中,喝着胡虏血,吃着烤肉,目光不是地瞥向应天府城的方向。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不论是韩常还是赤盏晖,都有了不错的战果。混凝土堡垒被击破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到了应天府城之中。接下来就看张浚和李
申之如何应对。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是用这种力大砖飞的战术,逼你出手。如果应天府不做任何反应,依然选择龟缩在府城之中,那么完颜宗弼就在这里继续与应天府城对峙下去,而韩常和赤盏晖也会继续扫荡各个堡垒和县城,直至留下应天府一座孤城。真要只剩下一座孤城,完颜宗弼也不会去强攻府城,强攻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他会在这个时候选择与赵构谈判。相信到那时候,获得的收益将会出乎意料的多。而应天府城中的人若是按捺不住,想要出城与金人野战,那正合完颜宗弼的下怀。……应天府衙之中,张浚和李申之对坐。赵不凡在城中忙着张罗后勤物资,赵瑗早已去了工坊城之中,坐镇制造业。现在府城之中的话事人,只有他们两个。张浚说道:“已经被他们拔了三个混凝土堡垒了,里面的百姓没来得及逃跑。”张浚说完战报,表情有些凝重。事情第一次变得对他们不利,也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按照原先的战略部署,混凝土堡垒中的百姓可以先抵挡一阵再选择撤退,可现在连挡一下都挡不了,一天被破城,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好在金人没有屠城,而是把堡垒里的百姓押送到了开封府城里,让李申之心中的罪恶感没那么重。李申之想了想,说道:“既然守不住,干脆不守了,就让他们撤入附近的县城之中吧。”一口气丢了三万的人口,李申之的心情很沉重。张浚想要劝解一番,终归没有说出口。其实他并不是很在乎这三万人口的损失。大宋国都灭了,还差这三万人吗?张浚心中的窗户早破了。在张浚看来,金人之所以能一天之内拔掉三座堡垒,必定提前搜集了许多的情报,挑了三处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下手。要不然为何处于最前沿的张牧之的堡垒没事,反倒是几个处于腹地的堡垒被拔掉了?金人想通过一个下马威来打乱宋军的部署,这时候最好的策略是按兵不动。可李申之已经下了决心,他还是选择了尊重李申之的意见。张浚问道:“只是这传信之事,该派何人去?”这时,李申之身边的金儿说道:“若是张相公和公子信得过,就像我去吧。”(3/3)
申之如何应对。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是用这种力大砖飞的战术,逼你出手。如果应天府不做任何反应,依然选择龟缩在府城之中,那么完颜宗弼就在这里继续与应天府城对峙下去,而韩常和赤盏晖也会继续扫荡各个堡垒和县城,直至留下应天府一座孤城。真要只剩下一座孤城,完颜宗弼也不会去强攻府城,强攻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他会在这个时候选择与赵构谈判。相信到那时候,获得的收益将会出乎意料的多。而应天府城中的人若是按捺不住,想要出城与金人野战,那正合完颜宗弼的下怀。……应天府衙之中,张浚和李申之对坐。赵不凡在城中忙着张罗后勤物资,赵瑗早已去了工坊城之中,坐镇制造业。现在府城之中的话事人,只有他们两个。张浚说道:“已经被他们拔了三个混凝土堡垒了,里面的百姓没来得及逃跑。”张浚说完战报,表情有些凝重。事情第一次变得对他们不利,也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按照原先的战略部署,混凝土堡垒中的百姓可以先抵挡一阵再选择撤退,可现在连挡一下都挡不了,一天被破城,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好在金人没有屠城,而是把堡垒里的百姓押送到了开封府城里,让李申之心中的罪恶感没那么重。李申之想了想,说道:“既然守不住,干脆不守了,就让他们撤入附近的县城之中吧。”一口气丢了三万的人口,李申之的心情很沉重。张浚想要劝解一番,终归没有说出口。其实他并不是很在乎这三万人口的损失。大宋国都灭了,还差这三万人吗?张浚心中的窗户早破了。在张浚看来,金人之所以能一天之内拔掉三座堡垒,必定提前搜集了许多的情报,挑了三处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下手。要不然为何处于最前沿的张牧之的堡垒没事,反倒是几个处于腹地的堡垒被拔掉了?金人想通过一个下马威来打乱宋军的部署,这时候最好的策略是按兵不动。可李申之已经下了决心,他还是选择了尊重李申之的意见。张浚问道:“只是这传信之事,该派何人去?”这时,李申之身边的金儿说道:“若是张相公和公子信得过,就像我去吧。”(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