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支枪,一千发子弹,这样的产量在李申之眼中,的确很少。要知道在热兵器成为战争的主流之后,枪支弹药每天的产量都是数以百万计,消耗量更是庞大得惊人。就按现在的产量,花上一个月时间才不过能造出一千多支枪,几万发子弹不过能装备出一个连的火力。即便如此,还是在疯狂压榨生产线,大量减少了别的设备制造的空间之后,才有了这么点的枪弹产量。殊不知在张浚的眼中,如此神器竟然可以造得这么快,这位对自己军事能力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张相公,竟然也重燃了直捣黄龙的雄心。工业革命的力量,让张浚重新认识了一遍李申之。他忽然发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会是一个千年难得一见的传奇。在日后的史书中,李申之会如商鞅一般照耀古今,而他张浚,只会成为公孙痤、亦或是景监般的路人甲。想到此处,张浚使劲地拍了拍李申之的肩膀:“你好好干,老夫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给你撑腰。”李申之感动得眼圈一红,朝张浚一抱拳:“下官铭感五内!”张浚所谓的撑腰,指的是顶住朝廷的压力。李申之虽然连续两次打了胜仗,但是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却一点都不乐观。完颜宗弼直接把三圣从山东接到了开封城内,说要给三圣接风洗尘,让三圣好好休息一番之后,再送回南宋境内。言外之意很明显,金人要开始政治讹诈了。赵构的尿性大伙都知道,一定会选择苟合,不惜一切代价地接回三圣,与金人重新达成和议。为了达到这样卑鄙的目的,李申之或许真的会步岳飞的后尘。张浚愿意为了李申之抵抗这样的压力,必定会不停地违抗上命,其代价可想而知。即便是挡得了一时,等到局势稳定之后赵官家一定会拉清单清算,那时张浚面临的下场恐怕只有一个:死。而李申之在这一刻,也下定了一个决心,以后绝对不会让张浚受半分委屈。只不过他心中的计划还不能对张浚说出来,现在时机未到。张浚给李申之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便即刻离开了工坊城,回到了应天府衙之中,他需要给朝廷上书。赵不凡重新摸了摸那根火枪,摇了摇头放下,觉得自己不是打仗这块料,说道:“兄弟放心,后勤的事情全包在哥哥身上,保证不给你出一点差错。”李申之刚刚平静一些的心情,再度激动起来。赵不凡原本就是一个极有勇气,极有决断之人。只不过当年立下了救主的不世功勋之后,慢慢变得开始享受生活。当人困顿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可以清闲地享受生活。可是当享受的日子久了,却又心心念念地想要做点事。赵不凡现在刚好就转到了想做事的频道上。有这样一位得力助手愿意给帮他独当一面,李申之高兴之余也非常地感激,因为赵不凡这样做,同样也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虽然赵不凡顶着的压力未必有张浚那么大,却也绝不是如他表现得那般轻松。赵不凡走了,赵瑗来到了李申之的身边。眼前的一幕对赵瑗的冲击很大,但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没有张浚那般的威望和能力,无法为应天府遮风挡雨。他也不像赵不凡那样可以放下身段,干一些杂七杂八地活儿。赵不凡口中的后勤工作说得简单,殊不知当初李申之跟他要金汁的时候,这位赵家哥哥亲自提着木桶去百姓家中挨家挨户地收金汁。赵瑗很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应天府中来,可他又背着一个皇子的名声,无法忤逆赵构的意思。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从此刻开始脱离应天府,回到临安府,回到赵构身边,当一个乖乖仔,静静地当自己的帝国继承人。可一旦那样做了,赵瑗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在民族和国家最危难的时刻,选择了退却。自古忠孝难两全,谁能想到在皇家子弟身上,竟然也会出现忠孝两难的境地。思虑良久,赵瑗终于做出了决断:“申之,你就把工坊城交给我吧,只要有我一口气在,保证工坊城正常运转。”李申之的表现很出乎赵瑗的意料。与他想象中的为难不同,李申之非常高兴地搂住赵瑗的肩膀:“太好了!有你在,再没人能够卡住工坊的脖子了!”工坊城中的工坊越建越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到了无法自给自足的程度。许多的原材料不得不从周边地区“进口”。这样一来,他们便会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事实上已经有人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大宋不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桃散人并收藏大宋不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