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旁边始终未说话的赵瑗猜出了端倪,说道:“申之此法,乃是将回回炮拆卸成若干件,然后再由人抬着上了前线。偷袭过后,再拆了带回来。”“就这么简单?”赵不凡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回回炮再先进,也不过是抛石机的一种。如果抛石机可以这样使用,早就有人会想到这么去用。劫营的时候抗上一队抛石机抵近射击,若是发射的是火弹,分分钟上演一出火烧连营。这么简单的事情,前人会想不到?前人当然想到了,但是他们没有李申之这般标准化生产,精确到毫米的零件品控,以及优化设计之后每一个零件重量都不超过百斤。以上种种要求,虽然每一项都很简单,但是将这些标准同时统一在一起,却需要一定的运气因素。李申之也是从迫击炮作战上有了灵感,才想到了这样一次用回回炮的偷袭。结果表明,非常成功。拆分之后的回回炮,最大的构件也不过百斤出头,由两个大力士抬着,依然可以跑得飞快。每百人组成一个回回炮小组,半柱香(6分钟)时间就能完成一次拆卸,完美地符合速战速决的要求。解释清楚之后,赵不凡还是有些疑惑,问道:“这快速拆卸倒是好说,可是出城之后,地上并没有指示距离的标尺,你又是如何瞄准金营投射的呢?”据他所知,偷袭只射了两轮石弹,若是头一次不能命中,需要试射才能确定准头的话,这次偷袭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李申之伸直胳膊,抬起自己的大拇指,先闭上左眼睁着右眼,



然后又闭上右眼睁开左眼,说道:“哥哥想学,我教你便是。”这种粗略的测距法,是炮兵野战最常用的粗略测距法。先选定一个目标,分别用左右眼单独透过拇指观察这个物体,拇指会与这个物体产生不同的位置关系。记下两次拇指的边缘,估算出两次拇指之间的实际宽度,就能测出大概距离。比如说对面是一座房子,第一次用左眼观察拇指在房子的左侧,第二次用右眼观察拇指在房子的右侧,再估算房子的宽度是十五米,那么观测者距离房子的距离大概是房子宽度的九倍,也就是一百三十五米。这个倍数因人而异,但大体都在九倍十倍之间。平日训练的时候记住自己的倍数,战场上的精确度会随之提高。这种李申之信手拈来的小知识,在赵不凡眼中堪称神迹。然而这种测量方法终究是个粗略的方法,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第一次试射的精度,但想要真正地在野战中精确打击敌人,还需要根据第一次射击的弹着点进行参数调整。而这种调整就要复杂得多,需要炮兵熟练的计算能力。初代计算机,便是为了进行这种复杂的运算而设计出来,李申之在考虑是不是要真的造一个出来。没错,不是计算器,而是计算机,简称电脑的那个计算机。只不过是一台没有芯片,没有晶体管的计算机,由卡纸和圆孔编制执行语言的初代计算机。(3/3)

章节目录

大宋不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桃散人并收藏大宋不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