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小孙子,李铁牛将会回想起跟着大舅哥张牧之在小城堡中躲避金人的那个中午。漫天蔽日的黄沙,金人不疾不徐地行走在官道上。大舅哥说,这支金人大概有一万人。再看向另一个方向,还有一支一模一样的金军,按照大舅哥的说法,那也有一万人。大舅哥还说,如果这两万人一南一北夹击他们的堡垒,他们都活不过明天。唯有死战,干死一个金人算一个。李铁牛想了想,自己能吃三个人的饭,就得干死三个金人才能回本。不过金人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绕过他们这座处于最前沿的小堡,径直往东去了。大舅哥说,府衙那里传来的警报,叫他们按兵不动。李铁牛下了城墙,回屋睡觉去了。睡觉能抗饿,能省点粮食。大舅哥说这一仗打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大家要做好准备。临睡之前,李铁牛回忆了一番大舅哥语录,感觉没什么遗漏,一秒钟以后鼾声响起。人生在天地间,随风飘摇才是常态。不受控制的事情太多,以至于每当人们熟悉了一个环境,并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舒服的姿势时,环境就会发生变化。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懊悔,“若是再多给我几天时间”成了我们失败的理由。李申之也是如此。应天府的备战依然还有许多漏洞需要完善,可金人却不给他们机会了。宋人的忙碌被刺耳的警报声打断,按部就班地撤到了就近的堡垒中。与上一次不同,各个工坊依然在继续着生产。一道道的沟壑和混凝土高墙,把工坊区生生隔离开来,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这些地方对李申之来说极为重要,其地位甚至超过了应天府城。应天府城被拆了,对李申之来说不过是几千袋水泥罢了。而工坊若是被拆了,那代表着李申之大半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辛苦积攒的工业化火种也会随之覆灭。李申之没有准备好,完颜宗弼同样也没有准备好。在金国内部,反战的声音同样很大。远在五国城的金国贵族,在燕京城的金国皇帝完颜亶,都是坚定的反战分子。甚至就连在开封府的一些随军贵族们,同样反对这次战争。他们中有许多人愉快地跟李申之做生意,赚钱赚得飞起,远比打仗掠夺来钱快。至于说完颜宗弼上次在应天府丢了面子,那是完颜宗弼自己的事儿,完颜宗弼丢的人,跟他们又没什么关系。然而当完颜宗弼砍了几颗人头祭旗之后,反对的声音统统消失了。十万大军,离刚刚开开封府的时候,警报便传到了应天府。金军大概猜到了宋人有一种远程传信的手段,却混不在意,这是来自优势方的自信。摊牌了,我就十万大军来打你,你能怎么地?够不够?不够开封城里还有四十万呢。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完颜宗弼觉得带十万大军出征,已经可以对应天府实现军事碾压了,至于还剩下四十万大军留在开封城中,则是认为没有必要全带上。五十万大军去打应天府,何必呢?整个应天府都没有五十万人。十万人足够了。十万人分成了十路,每路一万人,从不同的方向开往应天府。完颜宗弼将战术执行得干脆利落,没有事先宣战,没有提前恫吓,甚至于出兵十万号称五十万的小把戏都懒得耍。直接将十万大军开到应天府城下,然后给张浚两个选择,降或者死。应天府不比秦州,这里几乎无险可守。完颜宗弼想不出任何有可能会失败的理由。强攻?自己可以将应天府包围好几圈,同时从十个点攻城,就算应天府内把民夫都派上城墙也别想守住。亦或是围困,将应天府活活围死。往常的围城,最怕攻方自己粮草不济,所以才急吼吼地要攻城决战,但金军不存在这样的矛盾。开封府距离应天府太近了,粮队朝发夕至的速度,压根就不存在后勤补给的困难。若是这时候有保温饭盒,从开封府打好饭,送到应天府前线的时候,饭还是热的。事实证明,当一方的实力远远超过另一方的时候,他有一千种方法玩死对方。历史上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剿灭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时,用的便是围城的战术。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拒城防守,依靠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让清军束手无策。于是乎曾国荃在护城河之外,又挖了一道深沟,彻底将其困死,残军连突围的希望都没了。攻城战成了消耗战,消耗粮食的战,一场没有战斗的战争。对于清军将领来说,最大的任务就是筹粮。三年后,城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