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当大臣。懦弱的皇帝自然不敢随意动用这样的权力,因为他早已被大臣们吓破了胆子,以为没了这些大臣们,天下必定会大乱,他的王朝也就会灭亡。而遇到强势的皇帝,封驳权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了。如果这个强势皇帝心中装着百姓,那么他将会成为千古一帝,中兴之主。如果他心中装得只有欲望,那将会是暴虐之君,甚至亡国之君。所以历朝历代的士大夫们,无一例外地都想把皇帝培养成一个傻子,一个可以仍由他们摆弄的傻子,却没人敢从制度上迈出一步。要么是在皇权的雷池边上止步不前,要么是步子迈得太大直接篡权。仔细想来,好像真的无解。李申



之看到大家脸上的迷茫,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问道:“为何宰相的儿子不能继续当宰相?”赵不凡接过话头,说道:“当宰相之人必须是饱读诗书,道德高尚之人,而宰相的儿子未必有贤才,因此宰相需在官员中选拔,不该……”赵不凡话还没说完,就被自己吓了一跳,赶紧借助喝茶的功夫退出了发言席。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最擅长的思维模式,就是举一反三。当赵不凡说到宰相不能世袭的时候,众人的思维早已想到了皇帝同样不能世袭。但是这话却又不能说。李申之自然也不会说这样的话,这种不容于时代的大逆不道观点,还是点到为止的好。李申之说道:“如何约束皇帝,下官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若是咱们把皇帝也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一个会犯错的人,就可以与皇帝达成一项约定。”“什么约定?”赵瑗仿佛抓住了一丝灵感。李申之说道:“什么事皇帝能管,什么事皇帝不能管。”说完之后,李申之心中长长舒了一口气。铺垫了这么久,终于让他们接受了君主立宪的观点。英国在主导了工业革命的同时,还主导了一场光荣革命,进而点亮了君主立宪的小成就。即有经济上划时代的进步,又有政治上划时代的创举,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语能成为现在通行的世界语言,也就不难理解了。李申之能想到的,也就这么多。至于君主立宪如何立,皇帝与文人集团之间如何约定具体的条款,他就不知道了。君主立宪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在英国由王室与贵族议会逐渐地平衡,直到最终将王室剥光吃尽,彻底沦为了国家荣誉象征的存在,才最终作罢。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提出了一个约束皇权的办法不是?李申之设计不出具体的制度,他相信凭借大宋文人士大夫的智慧,他们一定能在皇权与相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只要打破了皇权不可侵犯的保护膜,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弟们,绝对斗不过从基层摸爬滚打许多年,从养蛊模式中脱颖而出的相公们。就拿赵构来说,虽然每个人都可以骂上赵构几句,但又不得不说,在宋徽宗与他的众多儿子里面,赵构就是最优秀的一个。在场之人最激动的,当数张浚。在张浚的心中,早已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来约束皇权,迫不及待地想回书房写下来。急着想离场的张浚,却无法离场,因为还有一项重要的议题需要解决。如何防备金人?若是放在一个正常的朝代,防备金人其实很简单——固守待援。他们只需要做两步。第一步,在金人大举进攻之前,行坚壁清野之法,将周边所有的百姓和物资全都收拢到应天府城中,再将应天府城的城防加固,摆出一副死守的姿态。第二部,等待朝廷援军。大规模的战争动员,不论是放在现代还是古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是行动迅捷的朝廷,想要筹备一场数十万大军的决战,至少也要三两个月的时间。若是慢一些,恐怕就得七八个月。而若是遇到朝中有一些“聪明人”,想等到守军大量消耗敌军的士兵和士气之后再发兵救援,这一守恐怕就得一年以上。也就是说,应天府想要守到有援军来救,至少要等三个月的时间。可是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个正常的时代。只要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就可以猜到,朝廷不会有援军。不仅不会有援军,只要朝廷没有在应天府背后捅上几十刀,都算是太祖保佑了。需要讨论战略战术的时候,张浚识趣地没有多嘴,而是直接问李申之道:“申之,你有什么想法?”李申之说道:“下官对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宋不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桃散人并收藏大宋不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