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共治天下的确可以当做一条国策,而不是随便说说。因为宋朝做到了。 只不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条路有其自身的弊端。 用现在的话来说,士大夫阶层有其天生的弱点,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空有意气和口号,却无法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甚至互相之间还攻击诋毁,号称内斗内行,外战外行。 在救国图存这件事情上,一点都不专业。 李申之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他得先考中科举。 李申之提着自己的食盒走进了考场,同款的食盒还有好几十个,这是李申之专门为家境贫寒的学子们准备的。 还是前几日在府学里办手续的时候,李申之发现有的学子悄悄地把李申之送去的蛋糕和卤肉藏了起来,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给科举上考场准备的。 考场里售卖的食物太贵,是市价的十倍有余,贫寒考生自然舍不得买。 但是中午不吃饱又怕下午考不好,才悄悄把李申之送来的美食晾干收藏起来,留给考试的时候吃。 李申之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专门给他们制作了“科举套餐”。 一个竹制的食盒,里面放着两套常用的文具,一套考试一套备用。除此之外,还有一坛子茶水,和一斤“压缩饼干”。 这个压缩饼干是李申之开发出来的“军粮”,制造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各种粮食混杂在一起炒熟,然后用球磨机磨成粉末,再混杂上食盐,熟油,鸡蛋干,蔬菜干等乱七八糟一大堆配料,放到模子里用重物压制,最后烤干防腐。 李申之尝了尝,味道还不错,就是吃起来有点干。 既然是干粮,当然越干越好,方便携带。 吃的时候只要撬下一块,泡到水里化开,便是一碗又香又解饥油茶。 李申之在这个时候把压缩饼干拿出来,就是想亲自沉浸式地体验一下这种干粮。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以吃这种干粮为主。 同时将这种干粮分发给同窗们品尝,也是想在口感和配方上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结果受到了一致好评,不需要调整。 在李申之不计成本的配方要求之下,压缩饼干里面添加了大量的油脂,且压缩得非常致密,能量非常之高。 巴掌大一块就有一斤多重,足够一个成年男子一天的能量消耗。 即便是行军打仗之时,两块三斤重的压缩饼干,也勉强够一人一天的消耗。 当岳云和张宪第一次吃到这种压缩饼干的时候,二话不说,直接去了李家的庄园,他们要看看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如果能推广开来,便能极大地降低对辎重的依赖,对于岳家军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然而等他们回来的时候,一个个地却垂头丧气,因为成本太高了。 这样的一斤压缩饼干,其成本超过了五斤粮食。若是全军配备,对后勤的要求太高,于是张宪便失去了兴致。 岳云不同,他带领的是特种兵部队,若是在突袭敌人的时候能以这种压缩饼干作为干粮,就能极大地提升奔袭的距离,以及单兵作战的续航能力。 虽然无法大规模的铺开使用,但是用在特殊时期,能有奇效。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饼干吃得时间长了会腻,于是乎李申之开发出了许多种口味出来。 …… 化开一碗油茶喝下,科举考试开始了。 从禁军士兵那里买来了一碗开水,冲泡的油茶让李申之感觉胃里暖暖的,这一块饼干里面有专门为他添加的姜粉,在寒冷中最是御寒。 若不是对考生的座次保密,他都想给所有临安府学的学子都买一壶热水。 第一天考试的科目是本经,也就是默写。 这一科目堪称真正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只要是从小四书五经正儿八经地一路学过来的人,基本上都能拿到满分。而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背几句“子曰”的人,往往都被卡在了这一关。 默写的题目不像策论,不会写还能瞎编,因为每一个题都有唯一的答案。 在这场考试里面,不会写的题目最好空下来,甚至于拿不准的题目也最好不要写。万一自己写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去甚远,说不定会被主考官直接黜落。 曾几何时看过一档选秀节目,里面的一位选手做一道填空题:古道西风瘦(?),那名选手填了个“驴”。把时为评委的余秋雨气得拍桌子怒斥。 既然都是这种水平的选手,何必去请余秋雨呢?这不是侮辱人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宋不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桃散人并收藏大宋不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