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之郊,远山含墨。秋高气爽,风起云涌。



数年前就开始修建的一等国道立功了。



大夏新朝的一等国道,目前通车里程最长的还是被称为“晋襄道”的南北大动脉。



自去年冬开始,先是汝州,然后由直隶道接手,开工修建邦城至襄城段一等国道,目前已修完通车,今冬开始襄城、叶县段的道路整修。



至此,晋襄道修了五年,完工三百里。进度看起来有些慢,但这和投入的人力资源有关。在洛阳大兴土木的情况下,能有这进度,相当不错了。



而且这段完成之后,下面就是直通宛叶走廊另一端方城县的路段了————甚至更为重要。



洛阳做梦都想沟通南阳、襄阳,不管水路还是陆路。



东西向的道路进度相对要更慢一些。



乾宁五年就在修了,从洛阳上东门而出,到了今天,才刚通到偃师县,不足百里,效率着实有点低。



但这锅也甩不到别人头上,邵树德老老实实背着就好了:又是战争又是修洛阳,你还想咋的?



邵树德特意掀开玉辂车的帷幔,仔细看了看。



路面是有弧度的,昨晚刚下过一场大雨,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中流水潺潺。



行道树又长大了一点,以槐、柳、榆居多,尤其是槐树。



不到唐朝,你不知道唐人对槐树的喜爱。行道树中,槐树应该是最多的,陕虢驿道之中那棵巨大的“槐王”,更是远近闻名。



路面之上难免有一些坑洼之处。圣人出巡,为免观瞻,偃师县官府弄了一大堆煤渣、碎石、碎砖瓦将其填上,然后又铺上细沙土。



没办法,道路流量渐渐起来了,又进入了秋雨连绵的季节,重载马车一走,又不是硬化路面,难免有损坏。



国道尽头,新路已经开始修了,偃师、巩县两个方向同时对进开整——虽然困难,但圣人都东巡了,地方上总得动弹一下。



“陛下,国道两侧的行道树可以改成白果树。”江婕妤挽着邵树德的手臂,娇声说道。



“便从你所言。”邵树德心情不错,直接答应了。



史官在一旁默默记录。此条上方,还有一条:“帝幸御宫官卢氏于辇上。”



卢氏,就是江婕妤的嫂嫂,两人都来自寿州。



有些时候,邵树德都想把史官的小本本夺过来撕掉。跟个摄像头一样,非常烦人。



还好绝大多数内容都不会上史书。



史官们也不会那么无聊,连天子几点钟、在什么地方、玩了什么女人都写上。一般而言,他们会挑选删减,更倾向于保留大事件的记录。



不重要的,很可能就淹没在故纸堆里了,有待后世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来发现,如果这些原始资料没有毁于战火的话。



江婕妤像只快乐的小云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邵树德这种老男人就吃这套,与他年轻时偏爱**已经大不一样了。



“路要继续修。”邵树德扫了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食封三千户、陇西郡公陈诚,说道。



“遵旨。”陈诚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晚唐浮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晚唐浮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