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法提供多少财货,盖因朱全忠采取的是高强度、破坏性的进攻方法,数州百姓没法种地。加之时溥运气也差,每年都发水灾,百姓大量饿死、逃亡。要收拾这么一副烂摊子,估计要好多年的时间,虽然朱全忠多半不会待其全部恢复元气就要征兵征税。



财政紧张,是如今天下每一个藩帅乃至朝廷都面临的棘手难题。



朱全忠染指朝廷钱粮,是必然的事情,或早或晚罢了。



再想装忠臣,现实的钱粮问题无法解决,就很难装下去。



“灵武郡王找老夫来,当不是为了说这些吧。”亲兵端来了茶,杜让能伸手接过,陶醉地嗅了两口后,叹道:“蜀中蒙顶茶,年余未见了。”



“一会给杜相送五十斤。”邵树德吩咐道。



“遵命。”



“杜相亦知朔方、河西十三州之地,半为羌胡,急需教化,这人……”



“河渭萧公,不是在为你招揽人手么?”



“不够!陇右镇到现在才粗粗有点模样,犹嫌不够,遑论河西、朔方?”



“京中学子是不少,灵武郡王何不自行招募?”



“须得借重时宰的威望。礼部那边,杜相稔熟,某一介武夫,如何认识那些清贵廷臣?”



礼部主持科考,其主官的号召力可太大了。京中学子,你总不能用强迫的手段掳人走吧?还是得心甘情愿才行。



“另者,三司衙门,多有熟稔财计之积年老吏,某亦想招揽一番。”邵树德又说道。



杜让能不动声色,状似在思考。



老实说,邵树德请求的这两件事让他起了些许好感。



尤其是第一件,教化蕃人,训以华风,化夷为夏,很是挠到了他这种传统士大夫的痒处。



前往醴泉阻拦泾原乱师时,杜让能对刘崇鲁说“宰相之职,内安百姓,外抚四夷”。



其他朝代不论,在大唐,宰相确实是需要这么做的。太宗时定下的规矩,蕃人亦是大唐子民,宰相有责任教化他们。



而要教化蕃人,必然要大开州县学堂。他隐约听闻,灵武郡王在州县经学上投了不少钱,这钱若是拿去养军,得数千精兵不成问题。



对于一个武夫来说,宁可少养三千兵,也要教化世人,这确实不一般了。



别的藩帅,也不是没有往教育上投钱,但往往是兴之所至,过后就没有了,这与朔方镇各州、县经学持之以恒的长期投入不是一回事。



乱世之中,竟有这种武夫!



第二件事,他有些不解。



“灵武郡王莫不是要做买卖?”杜让能笑道:“衙门里的老吏,算账确实是一把好手,然也只能算账。”



“某要的便是算账之人!”邵树德大喜道:“如今三司衙门,哪需要那么多人手?渭桥仓、河运院,一年有几粒关东粮米过来?养那么多人作甚!”



杜让能脸上有点挂不住。这不就是在说朝廷穷得叮当响么?



但他不打算与手握刀把子的武夫计较。



“灵武郡王要这么多人做何事?”杜让能忍不住好奇心,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晚唐浮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麦客并收藏晚唐浮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