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院士的这一句话非常形象,这句话把改开之前我们的半导体行业成就和家底,概括得八九不离十了……”



李晓凡惊道:“七十年代,我们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了啊?”



“是的,但这都是我们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早年,由于西方的封锁,催生了我们国内独特的产学研模式:就是通过集中攻关方式,来突破某一项关键技术。之前这种集中攻坚方式在不考虑成本和良率的特殊科研领域内是有效的,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这种集中攻关方式,成本高得惊人,在产业化和民用化方面,我们做得很不理想。集成电路学界领不少达到国际水平的成果,只具备展示和验收功能:一经专家评审会通过,就束之高阁生锈落灰,极少走向市场。所以,等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之后,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内地电子产业开始受到猛烈的外部冲击。大量国营电子企业开始经营困难,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来支撑研发,而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又大多是落后淘汰的二手货。所以在80年代,我们的半导体行业不仅大幅落后于美日先进国家,也逐渐被韩国等超过……”



李晓凡好奇道:“那我们就没有想办法追赶吗?”



“有!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有关部门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考察之后,看到了我们国内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差距,所以心急如焚!为解决这种情况,国内先后组织了三大工程,分别是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和去年1995年的909工程!”



“531战略的成果是在全国多点开花建设了不少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从1986年到1995年,陆续诞生了无锡华晶、绍兴华越、上海贝岭、上海飞利浦、和首钢nec等五家集成电路公司,但是与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大……“



“1990年启动的908工程,我们想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有所突破,项目由无锡华晶承担,芯片技术向国外的朗讯公司购买,但之前审批花了2年,技术引进花了3年,目前正建厂施工中,预计明年投产。当下908工程的无锡华晶项目还卡在0.8微米,能否顺利投产还有不少不确定因素。即使明年顺利投产,当下海外主流制程已经达到了0.18微米,明年即使顺利投产即落后人家五年这样水平,我们的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于是,去年我们内地又上马了909工程,计划投资百亿人民币,由上海华虹承担,与日本nec合作,建设一条8英寸晶圆、从0.5微米工艺技术起步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对于909工程,李晓凡已经非常熟悉。



李晓凡继续问道:



“倪院士,照道理我们目前可以说是国内全力在投资集成电路芯片产业,但目前来看,似乎成效不那么理想,为什么我们的芯片产业总是那么被动呢?”



“李董,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涉及方方面面。以我个人看法,有些项目未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深层次的原因有几个:一是我们在早期投资上项目时候,缺乏统一超前规划,大家蜂拥引进国外的生产线,这些设备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变成落后淘汰产品。芯片行业更新速度实在太快,制程升级一日千里,之前这种缺乏连贯性的投入,似乎陷入‘引进-建厂-投产-落后-再引进’的循环,效果不是很理想。二是国内的半导体相关人才实在是太弱,无法吃透引进来的技术,自主研发水平不够……”



“同时,西方先后用巴统和瓦森纳协议来限制向我们出口最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同意批准出口的技术通常比最先进的晚两代,加上中间拖延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重归新加坡1995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咸泥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咸泥螺并收藏重归新加坡1995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