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沙洲,沙洲上面就可以捡到野鸭蛋,想来养野鸭的人一开始也是从沙洲上捡的野鸭蛋。”



于东点头,“这沙洲您在《大淖纪事》里面写过,让人印象很深。”



“野鸭拔毛是个挺麻烦的事,野鸭皮嫩,不能拿开水烫,一烫皮就掉了。我老家那边人卖鸭子,也帮人拔鸭毛,就这样干拔,弄个麻袋,直接薅进去。他们不收工费,就拿鸭毛顶工费。杀鸽子呢,就用铜钱,往嘴里一套——憋死了。”



汪曾棋说话,就像他写文章一样,非常有生活。日常见到的那些小事情,在他笔下,或是在他嘴里,都变得另有意趣。



说起高邮,他聊得很多,有些于东他们在书里看过,有些则是第一次听说。



说到家乡,自然不得不说起水,汪曾棋曾在《我的家乡》里面写过: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



这自然是有目共睹的,他就是一个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人。



聊着聊着,汪曾棋又给余桦跟毕飞雨各散了支烟,他自己也掏了一支点上。



“文游台四贤祠里头,又一个孙莘老,他是黄山谷的老丈人……”



点上烟,汪曾棋正要继续说黄庭坚老丈人的事,敲门声响了起来。



考虑到老俩口腿脚不太利索,于东主动请缨,“我来开吧?”



汪曾棋笑着说道,“去吧。”



于东三两步走到门口,把门打开,外面站着两个人。



打头这位,身形矮胖,两鬓发白,看起来五六十岁的样子,除此之外给于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脖子有些粗,看起来容光焕发。



站在他后面的是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瘦肖一些,不过个子要高些。



见到是于东开门,头前这位先是一愣,随后笑道:“汪先生在家么?”



于东笑着点头,“在家。”



随即又让开身子,让他们进去。



一进去,胖一点的这人就大喇喇地笑道:“老爷子,我又来了。”



对于他们的到来,汪曾棋也不意外,他冲着夫人说道:“颂卿,你去里面将那棵兰草拿出来。”



施颂卿便进去了,趁着这空当,胖一点的这人才去仔细看旁边的于东他们,等看到余桦的时候,他惊讶道,“余桦,你怎么在这?”



余桦笑道:“何教授,我正想说你什么能看见我。”



其实余桦想的是,假如胖一点的男人没认出他来,他就不主动作声了。



胖一点的男人叫何振邦,之前余桦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的时候,何振邦负责鲁迅文学院的行政工作。



何振邦又看向于东跟毕飞雨,“这两位是?”



汪曾棋介绍道:“这两位是于东跟毕飞雨。”



随后他又给于东他们介绍,“这个是鲁迅文学院的何振邦,他旁边这位是闽省《文艺风尚晚报》的编辑梁磊。”



“老爷子,是《风尚文艺晚报》,不是《文艺风尚晚报》。”何振邦纠正道。



汪曾棋眯了眯眼睛,歪着头回忆,何振邦见状,笑道:“老爷子,你不会题款给写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溯流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肉都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都督并收藏溯流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