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炎布在高空



行人来走匆匆



黄瓜园大门朝我招手



一切现在的现实



一切过去的梦幻



在这道门前,消失



只留下



现在的和未来的梦



西山



我到金陵来



来见一个可期的未来



来见一场不可知的梦



来见一片极致美丽的海



来见我最期盼与最怯见的高山



来见这秋天,梧桐叶尚在】



贾章轲读完自己的诗后,台下响起掌声,这些掌声每次有人上台后都会响起,不过这次明显比之前要热烈。



因为他的这首诗要有意思很多。



这首诗其实很简单,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对金陵说,我来了,来看你了,下阕对西山说,我走了,我去看金陵了。



但恰是这样简单的诗,描绘出了刚上大学的学子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复杂心情,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畅想。



当然,诗中表达出来更多的还是喜悦,他说他要来见期盼的、怯见的高山,虽然不知道高山象征的是什么,不过代表着金陵有他想要见到的事物或人。



于东为贾章轲鼓了鼓掌,这小子的这首诗倒还算不错,最主要的是很贴合他的处境。



很多人写诗喜欢硬凑,写出来的东西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东西,故作高深,云里雾里。



殊不知诗歌中,表意最为重要,一首诗歌既然被创作出来,那就要表达创作者的心境。就算是朦胧诗,人家也不是乱七八糟的词汇堆砌。



所以于东对贾章轲的这首《来见》挺看好,有些意思了。



台上,站在贾章轲旁边的刘昌敏也是一脸欣慰地看着贾章轲。



虽然他鼓励大家创作诗歌,但他当然更愿意听到一些好的诗歌,至少是一些能够让人听得进去的诗歌。



很多人写诗会进入到一个误区,觉得自己抱着本词典,知道更多优美有深意的词,学一些有意思的句子,就能写出来诗歌,这类人被称为“词典诗人”。



其实符合时代的优美诗歌,恰恰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讲出来的。



“贾章轲同学,这首诗很不错,看来在到金陵之前,你已经对这座城市有所期待了。”刘昌敏笑着说了一句。



贾章轲点头,“刘老师,就像我诗里面说的那样,在金陵有两座我期待却怯见的高山。”



“两座么?”



“嗯,两座,一座是韩冬老师,另外一座就是坐在我面前的于东老师。他们两位是我心中的两座高山,我所期待的所有美好风景,都能在这两座高山上看到。所以到金陵来,对我来说,既是求学,同样是朝圣。”



贾章轲此话一出,整个教室的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太肉麻了!



于东头皮也麻了一下,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溯流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肉都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都督并收藏溯流文艺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