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晋国六卿为例,晋国六卿每一家都可以拿出至少千余名甲士,如果再加上依附于他们的中小贵族,那么每一家都可拿出少则一千五,多则两千五的甲士!”



“再加上忠诚于国君的甲士,中立派中小贵族养的甲士,晋国之内的甲士数目便有一万**的数目。”



说到这里,孙武便笑了笑:“想那鲁国,光有公国之名,可国内所有的甲士加在一起,顶多也就两千之数。还有宋国,也是公国,但甲士数目也就才三千之数。”



“甲士或者说职业兵,才是军队真正的未来。他们的战斗力、战斗意志,远远强于正兵,而正兵又强于征召兵。”



听到这里,阖闾认真的点了点头,随即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先生说的阖闾都明白,但大吴实在是不够富裕,养不起这么多的甲士。依先生之见,大吴又该如何去做呢?”



闻言,孙武却像是没听到一样,看着面前的水面一动不动。



见状,阖闾咬了咬牙:“若先生能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阖闾愿立刻授予先生大夫之位,并在取得吴侯之位后,尊先生为上卿!”



“如今吴国的国力确实不足以培养太过甲士,但其甲士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太贵了。所以可以适当降低质量,提高数目,练就一支实力在正兵之上,甲士之下且数目众多的军队。”



“如今诸国战争之时,军队的来源极其复杂。有国君的军队,有国内大贵族的军队,也有大量中小贵族的军队,甚至还有大量的响应国君号召的国人,以及临时征召的征召兵。”



“如此复杂的来源,也就导致了军队之内,军令不通的结果。即使是国君,想要命令大贵族的军队之前,也需要先和大贵族沟通好,若是大贵族不愿意,那就只能换一个军令!”



“所以,吴国要做的,不是和晋国、楚国比拼国力,比拼谁能养活更多的甲士,而是做到军队之内,政令统一。”



“做到无论大小贵族,在军队之内,都只看军职。军职低的,即使是贵族出身,也要服从于上官,即使这位上官只是黔首出身!”



“除此之外,当今之人,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士兵、军官们更是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口音各不相同,有的时候军官发出的命令,士兵们都听不懂军官在说什么。”



“所以,我将建设一套简洁、高效、完备的军令体系。”



“这套体系,通过锣、鼓、唢呐等乐器,通过响一声、二声、三声甚至是吹奏某些节奏的简单曲子,来建设一套军令体系。”



“这套体系,也是辅佐军队内部大一统的重要举措!”



“此外……”(2/2)

章节目录

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熊二先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熊二先生并收藏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