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因此荆州相当于承担了制司每年近一百五十万石的粮食供给。



今年秋冬计划建造的荆江大堤,主要是在三湖与荆江之间临江地区已经修建的诸大垸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垸堤、套堤、分水堰等水利工程建设,沿荆江北岸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洪、御洪、灌溉及航运体系。



这么做的好处,除了进一步加强荆江北岸地区抵御荆江汛季洪涝灾害的能力,使安置于此的招附饥民能真正安居乐业,同时也是进一步开发荆北四县的耕作潜力。



这不单单是进一步扩大四五十万亩的屯田规模,更为主要的还是要将荆北肥沃土壤的亩产量提高到江淮水田的水准,就需要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持续不断的下苦功。



荆北地区要比南阳盆地更具耕作潜力,单亩粮棉产出理论上应能高出一半以上,仅仅是千百年来北云梦泽逐渐成陆,世人对这片土地的开发远不够成熟。



只要荆湖得到更充分的开发,“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就应该改成“荆湖熟、天下足”了。



荆江大堤原初乃是由荆州兵马都监司会同工曹筹措、组织建设,徐怀亲自到荆州督造,便直接成立一个专门的衙署荆江都水监,由姜燮担任提举官,专司其事。



一方面使徐武江等人更专注于州军编练。



今天冬季江淮倘若发生变故,京西、河洛敌军绝不可能放弃对汝蔡前线的纠缠,同时也极可能会令其骑兵镇戍精锐趁着汝颍两水短暂的冰冻期大举往南渗透,天雄军主力是没有办法脱身的。



到时候短时间内能第一时间跟随徐怀及选锋军精锐出动的,其实就是作为守兵序列的荆州州军。



另一方面,成立荆江都水监,实际就是要借荆江大堤的修造,先期就将一部分作战物资,包括运兵船都集结到荆州来;这个过程,当然要将朝廷委任的荆州官员排除在外。



萧燕菡原本想着携子前来京襄,与徐怀相聚数日就重返打箭炉,却没想到江淮蕴藏着这样的危机。



一旦江淮生变,到时候徐怀可能都要再次率领选锋军精锐冲锋陷阵。



萧燕菡便改变主意,决定由铸锋堂的商队护送萧柏返回打箭炉,她留了下来,想着再与徐怀并肩作战。



黎州司户城的建设已经历时一年,目前已初步建成;同时除了在司户城以东开辟方便拉纤的十数里悬壁栈道外,从九黎镇往北翻越弥勒岭的山道也初步打通,能供骡马驮运物资通过——到这一步,邛崃山道便算是初步打通。



近六千辎兵,一部分编为司户城的护兵,由赵善以司户城武吏的身份统领,控扼九黎镇这处大渡水转弥勒岭山道的水陆要冲;苏求承也将以幕僚的身份留在朱芝、朱桐兄弟身边,除了从京襄直接输运一批紧缺物资外,还将在嘉州等地收购粮秣、布匹,通过邛崃山道运往打箭炉;大部分辎兵则将直接西进与契丹残部会合,补充打箭炉在采矿、冶炼、耕作、营造以及步战攻守等方面的不足。



契丹南迁后,在秦州休养数年,但经吐蕃高地南下,伤病极为惨重,青壮男丁已经有所匮乏,相当多的青壮年妇女寡居或适龄无以婚配。这批西进辎兵主要都是挑选家里多兄弟姊妹的未婚青年,徐怀本意就是要让他们加入、融入契丹残部,在打箭炉扎根下来,目前也是照着计划实施。



而吐蕃到处是地广人稀,之前又陷入长达两百年的四分五裂,却是拖到这时,朵甘思地区的吐蕃诸部才达成一致,决定联合出兵将契丹残部从打箭炉驱逐出去——赤扈河西兵马都总管府半年前却是派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将军好凶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更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更俗并收藏将军好凶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