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端的张延龄,或者是张鹤龄,但这次……居然是周彧?



众大臣在朝堂上近乎等了一上午,好像谁都没留意周彧是几时来的。



朱祐樘抬头看着周彧道:“长宁伯,你有重大之事,尽管报上来。”



很多大臣心中咯噔一声,莫不是皇帝少了张延龄这个传话筒,准备找个替代之人,之前寻摸让张鹤龄来干这差事,结果张鹤龄表现不尽如人意,还有点拉胯,现在就让周彧来充当张延龄在朝堂上的角色?



周彧显得很急切道:“臣查出,京师中有不法的商贩,试图做盐引的买卖,却并不从官府中拿盐引,而只是从市面上收购旧盐引,并从户部兑换成新引,并以此牟利。”



盐政?



盐引?



当周彧把事说出来,很多人也意识到,现在张延龄不在京师,或许皇帝真的可能是想拿盐政的事开刀?



本来张延龄在京城,很多事不好说,眼下似乎没这层顾虑了。



再看张鹤龄没有出现在朝堂上,很多人更加深了这种想法,估摸着,大概是皇帝要清算张家势力,准备把盐务方面的事给收归朝廷,再支配给更多的人,免得被张家兄弟一家独大。



朱祐樘摆摆手道:“有奏本吗?”



李荣回道:“有工部上奏的奏疏,已过了阁部……”



“工部居然也牵扯进盐引的事,难道是过去几年,朕在工部用度太大,以及要查工部的账目,有人便想先下手为强?”



皇帝的话,让人听了很费解。



这算什么意思?



皇帝不相信自己的大臣就算了,这是觉得工部没有存在的必要?



李荣看着在场大臣那费解的目光,还有人在私下里议论,不由解释道:“陛下有旨,朝中勋贵中,涉及到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放到六部中叙用,而长宁伯刚被调到工部……以观政……”



跟张延龄上来就当户部右侍郎不同,周彧到工部只是走个过场,更好像是去学习的。



或许是皇帝觉得不能厚此薄彼,再加上周太皇太后一直在跟他说,周家子孙多有能力,要多给机会云云。



说好听点,朱祐樘是个孝子,在这种问题上并没有含糊,说难听点……朱祐樘就是没主见,身边人说这样可以,他也觉得这样可以,想尽量把一碗水端平,却不知把一碗水端平就是最大的不平。



周彧到了工部,切中的重点却是跟张鹤龄一样。



朝盐引下手。



没办法。



朝中这些勋贵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想着怎么发财,而不通过朝廷正规流程,就可以发大财的方法,好像就是把朝廷的盐引往自己家搬,反正皇帝之前就有赏赐盐引的先例。



周彧道:“陛下,那些不法之人,简直是把大明当成是自家的库房,想拿多少就拿打错少,臣不知该如何形容……但请陛下一定要严查到底。”



看似是在说政务,但其实就是在针对张鹤龄。



周彧比张家兄弟可说是年老很多的,以他这年岁,应该是年老成精的,正因为他自以为成了精,还以为皇帝器重他,是想用他来挟制张家兄弟,所以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拿张家兄弟开刀。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