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问李阁老府上田地的收成如何,听说李阁老在京师周围也有些田地。”
李东阳打量张延龄一眼,这才耐着性子道:“今年还算是风调雨顺,北直隶各处并未遭灾,料想收成……尚可。”
张延龄笑道:“以我所知,今年里江淮报过旱灾和蝗灾,料想收成锐减的同时,还会需朝廷调拨钱粮前去赈济,若是西北城塞修筑不及时,鞑子去而复回,把西北各处都劫掠一遍,令西北秋粮入库的数量大减,不知朝廷可能调拨出足够的钱粮来赈济?”
“我说的是秋粮入库之后。”
张延龄好像很有心,去跟李东阳探讨库粮和赈灾方面的事。
李东阳皱眉道:“建昌伯,你这是何意?你莫不是收到风声,鞑靼人会卷土重来?”
“没有没有,我只是觉得,做臣子的应该在事前做好一切的预案,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之后再去弥补,要说这粮开中之法改变之后,西北一片萧条,这股萧条大概会持续很久,要说这萧条期间就怕遇到事,经不起折腾啊。”
张延龄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
李东阳轻哼了一声。
大概是觉得,你张延龄现在是真本事了,还想教给我李某人如何做臣子?勇气可嘉!
李东阳也忘了之前不想跟萧敬探讨朝事的姿态,目视前方,正色道:“今年江南的粮食丰产,就算各地真的再遭灾,或是遭遇兵祸,在各地秋粮入库之后也有足够的钱粮应付,建昌伯你就无须过多费心了。”
张延龄拍手道:“好好,要不怎么说咱大明已进入到盛世,在遇事之前就已能化解一切危难,何愁大明不兴?还是我多心了。”
随后张延龄也不多说话了。
李东阳沉默半晌之后,不由打量张延龄一眼。
之前他话说得很满,觉得可以应付一切麻烦,但问题是……
过去这几个月朝廷遇到的麻烦,哪一件是由文官所解决的?还不是由张延龄一件一件去化解?
更可甚的是,若西北真遇到鞑靼人再度劫掠这件事,继而还要开战,朝廷怎可能筹措出足够多的钱粮?
李东阳心想:“别是被这小子给说准,鞑靼人再来,到时还要令朝廷为难。”
……
……
无人说话。
也就静静等着。
终于。
里面的诊病结束了。
宋大夫把门打开,招呼道:“几位,可以进来了。”
李东阳走在前,萧敬和张延龄跟随其一起入内。
李兆先衣衫齐整,明显没给人检查内里的机会,不过衣领部分不太整齐,想来是查看过脖子上的疮疤。
张延龄正要往前看看,却是萧敬抢先一步挡住。
或许是萧敬想到之前张延龄问两个大夫“治死率”的问题,觉得张延龄有可能就是想把李兆先弄死的,所以不让张延龄有更多“造次”的机会。
“如何?”
李东阳此时最想从两个大夫口中得知答案。
两个大夫明
李东阳打量张延龄一眼,这才耐着性子道:“今年还算是风调雨顺,北直隶各处并未遭灾,料想收成……尚可。”
张延龄笑道:“以我所知,今年里江淮报过旱灾和蝗灾,料想收成锐减的同时,还会需朝廷调拨钱粮前去赈济,若是西北城塞修筑不及时,鞑子去而复回,把西北各处都劫掠一遍,令西北秋粮入库的数量大减,不知朝廷可能调拨出足够的钱粮来赈济?”
“我说的是秋粮入库之后。”
张延龄好像很有心,去跟李东阳探讨库粮和赈灾方面的事。
李东阳皱眉道:“建昌伯,你这是何意?你莫不是收到风声,鞑靼人会卷土重来?”
“没有没有,我只是觉得,做臣子的应该在事前做好一切的预案,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之后再去弥补,要说这粮开中之法改变之后,西北一片萧条,这股萧条大概会持续很久,要说这萧条期间就怕遇到事,经不起折腾啊。”
张延龄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
李东阳轻哼了一声。
大概是觉得,你张延龄现在是真本事了,还想教给我李某人如何做臣子?勇气可嘉!
李东阳也忘了之前不想跟萧敬探讨朝事的姿态,目视前方,正色道:“今年江南的粮食丰产,就算各地真的再遭灾,或是遭遇兵祸,在各地秋粮入库之后也有足够的钱粮应付,建昌伯你就无须过多费心了。”
张延龄拍手道:“好好,要不怎么说咱大明已进入到盛世,在遇事之前就已能化解一切危难,何愁大明不兴?还是我多心了。”
随后张延龄也不多说话了。
李东阳沉默半晌之后,不由打量张延龄一眼。
之前他话说得很满,觉得可以应付一切麻烦,但问题是……
过去这几个月朝廷遇到的麻烦,哪一件是由文官所解决的?还不是由张延龄一件一件去化解?
更可甚的是,若西北真遇到鞑靼人再度劫掠这件事,继而还要开战,朝廷怎可能筹措出足够多的钱粮?
李东阳心想:“别是被这小子给说准,鞑靼人再来,到时还要令朝廷为难。”
……
……
无人说话。
也就静静等着。
终于。
里面的诊病结束了。
宋大夫把门打开,招呼道:“几位,可以进来了。”
李东阳走在前,萧敬和张延龄跟随其一起入内。
李兆先衣衫齐整,明显没给人检查内里的机会,不过衣领部分不太整齐,想来是查看过脖子上的疮疤。
张延龄正要往前看看,却是萧敬抢先一步挡住。
或许是萧敬想到之前张延龄问两个大夫“治死率”的问题,觉得张延龄有可能就是想把李兆先弄死的,所以不让张延龄有更多“造次”的机会。
“如何?”
李东阳此时最想从两个大夫口中得知答案。
两个大夫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