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几天再有定论又如何?
再观现场的众文官。
包括徐溥、刘健、刘璋和元守直等人,没有一个有好脸色的。
虽说现在还不算是有定论,但愈发多的证据表明,张延龄这次真的没有玩阴的,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家伙,似乎真就取得了那样不可思议的功绩。
“诸位卿家,若是建昌伯……朕只是先做个假设,他真的没有虚报战功,回到京师之后,朕给他晋爵为建昌侯,诸位卿家没意见吧?”
朱祐樘本来是不想问意见的。
但他的天性就是很尊重这些文官,还是“想方设法”找到了问询意见的话题。
只是这问题问出来,好像还真不是问什么意见的,听上去更好像是对在场之人下最后通牒的。
你们不同意,倒要先说出个理由来。
没有人回答。
连一向喜欢跟皇帝,或是跟张延龄唱反调的徐溥、屠滽等人,此时都选择沉默。
你问我们意见?
我们还不搭理你。
反正我们也知道,说什么都无济于事,若那小子真有功劳,我们能挡得住给他封侯才怪。
“看来诸位卿家跟朕想的一样,这件事就先放在一边,还有一件事……”
众大臣面色古怪。
我们不出来唱反调,陛下您还没完没了?
“朕觉得呀,建昌伯是为朝廷做了不少事,朕也的确可以赐给他一些东西,诸如官职和爵位等,但有关他香火继承的问题,一直都旋绕在朕的心头,朕希望能为他赐下一桩婚事,让他早些开枝散叶,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徐溥作为内阁首辅,听到这种话,最先皱眉。
好家伙。
那小子让我们文官颜面扫地,现在我们还要关心他娶妻生子的事?那跟我们有屁的关系?
他爱死不死的,最好死了直接绝后,一了百了。
礼部尚书徐琼似乎对此事很关心,走出来请示道:“不知陛下属意于何家?”
徐琼作为张延龄的姑父,对于晚辈的私生活问题还是很在意的,为了避免张延龄功劳多了以后在私德方面败坏,被人攻击人品,再或是想投桃报李以感谢张延龄帮他当上礼部尚书,别人不出来接茬,他还是义不容辞的。
朱祐樘笑道:“朕也没想好,到底让他跟哪家来联姻,诸位卿家若是家中有未出阁,年岁相当的闺秀,可以跟朕说,朕为他赐婚。”
年岁相当,还没出嫁?
那小子都已经年过二十,大姑娘家这年头有年到二十还没出嫁的?
再说能混到朝中元老级别的大臣,哪个不是半身入土的老家伙?
关键是皇帝你说话时还有意无意在看李东阳,你这算什么意思?明摆着是要觊觎人家李东阳家的小闺女?
等众大臣也开始往李东阳身上瞄时,李东阳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不应,皇帝你也不能强迫我嫁女儿吧?
朱祐樘本来或许是想等有人主动提出李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