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心想,这群人早就看延龄不顺眼,有此机会让延龄冒险去死,他们巴不得,即便能有好的解决良策,估计他们也会选择沉默。


或许是平时张延龄在朝堂上一直跟众大臣争,再加上张延龄不断强调他跟文臣之间的矛盾,使得现在朱祐樘发现文官提不出好建议时,便觉得文官是在针对张延龄。


这也是张延龄长期跟文官相斗,不断攻心的结果。


朱祐樘显然也开始“误入歧途”。


其实是文官不想救张延龄吗?


也不完全是。


根本是没有好的办法。


“马部堂,你有何看法?”朱祐樘没法从四位内阁大臣身上得到想要的方略,只能求助于马文升。


马文升作为兵部尚书,在治理兵部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之前有关西北的军事安排也算得当,朱祐樘对他很看好。


马文升道:“其实在老臣今日往皇宫之前,兵部收到阳高县内的消息,说是阳高县周围有鞑靼人盘踞,之前几次试图跟虎峪口的建昌伯取得联系,都未能奏效,或许……鞑靼已着手要跟建昌伯一战,以打击我大明边军的士气……”


无论是高山卫卫指挥使,再或是阳高县的知县,都很怕张延龄事后打击报复。


宣大总制调你们的人马和粮草,你们不奉调,眼睁睁看着我陷入重围,回头我逃出生天之后还不弄死你们?


所以地头蛇所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先来个反咬一口。


呈报兵部,说是他们已经极力在跟虎峪口的人马取得联系,但可惜半路被鞑靼人所阻,说得好像是张延龄轻兵冒进而陷入重围,跟我们阳高县和高山卫没关系一样。


朱祐樘怒道:“从阳高县,到虎峪口,不过才二十多里,居然敢说无法联络?”


显然皇帝也是做过功课的。


你们找理由之前,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朕这个当皇帝的意向?


就算你们真联系不上,跑来诉苦,朕都会追究你们。


更何况朕觉得你们完全是可以奉调的,却故意不奉调,还来找借口,你们以为来个先下手为强,朕就不追究你们?


马文升道:“若此时下令由大同镇调兵,怕是来不及,但若是从宣府调兵往虎峪口,消息不用一天就能传递,明日正午之前就可以从宣府出兵,会在两日后就抵达虎峪口……”


“三天,很好,就三天。”


朱祐樘已经不考虑如此是否会劳民伤财,甚至会损兵折将的问题。


似乎就算牺牲个几千几万人马,也没有他小舅子来得重要。


徐溥赶紧劝说道:“陛下,如此只会令西北局势大乱,只怕鞑靼人会趁机攻城略地,甚至会威胁到居庸、紫荆等处的关隘,继续恶化……或会威胁到京师。”


这次皇帝没说要御驾亲征。


但其实也差不多。


在文臣看来,但凡西北去折腾,就跟要灭国差不多。


不直谏两句,显不出他们身为文臣的风骨。


朱祐樘冷声道:“是朕让建昌伯去西北的,出了事,自然也要由朕来负责,若他陷入重围,朕还置之不理的话,那朕为何还要让他去?你们也忍心看他去死?”


徐溥道:“老臣绝无此意。”


“既诸位卿家并无此意,那就遵照朕的旨意,调动宣府人马前去虎峪口,本来朕对于城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