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最近很少在朝堂上跟张延龄针锋相对的李东阳,突然走出来道:“陛下,西北用兵之事,当以稳妥为主,以老成之主帅统兵,先要稳定关防再谈出击。”



李东阳还是有眼力劲的。



他有谋略。



看出来皇帝其实是推崇出兵的。



总在说弘治中兴,让朱祐樘觉得自己是中兴的皇帝,但中兴了半天,遇到一场外夷入侵,就只能看着贼寇在自家院子里肆虐,算哪门子的中兴?



所以李东阳所探讨的重点,并不是不对外用兵,而是要稳定边防,意思是要压缓出兵之事。



这是对症下药。



张延龄笑道:“李阁老所言,听起来还是很中听的,但问题是,鞑靼入侵已有近月,关防关隘被损毁已有多处,下一步就可能涉及到关隘的稳定,此时不出兵,难道等秋粮成熟之后,再跟鞑靼人交兵?或者说,诸位有认为,鞑靼会在秋粮成熟之前,轻言撤兵的?”



经过张延龄的提醒,在场其实很多人好像是醍醐灌顶。



鞑靼人来抢的主要物资是什么?



当然是粮食。



抢银子回去有个屁用?



还是吃饭最重要,有了粮食才能增加人口,才能保证出征时无后顾之忧。



眼下正是即将入秋的时候,粮食再有一两个月就要成熟,此时鞑靼人肯定不想就此撤走,定是要等把这批秋粮给收割了之后,再撤回去,以达到战争利益的最大化。



徐溥问道:“建昌伯,你是什么意思?”



张延龄好奇道:“徐阁老问我是什么意思,那又是什么意思?不对啊,难道诸位其实早前已经有过商议,想到了对策,但又碍于对策太过于荒诞离奇,不想经由自己的嘴说出来,而来问我是什么意思?”



徐溥一怔。



他没想到,张延龄居然会这么旁敲侧击去暗示他。



徐溥为什么要问张延龄什么意思?



之前出兵的话,是借由张延龄的口说出来的,如今他想把坚壁清野,将城外之外的田地全都给损毁,再借由张延龄的嘴说出来。



但张延龄这次可不会趁他心意。



对张延龄来说,出兵的建议我可以替你们出,责任可以由我来担,但让我提出坚壁清野……



门都没有。



打仗这种事,胜负难料,战场上得胜,那主战派还是有功劳的。



但若是提议坚壁清野,简直是自废武功,这其实也跟他主战的思想相违背,我一边提议主战,还一边提议坚壁清野,那跟自己打自己脸没什么区别。



对不起。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张延龄继续对朱祐樘进言道:“陛下,最近几年,三边总制的人选一直未能定下,臣提请,马上决定其人选,并由其在三边之地确定出击之路线,以战西路。”



“而东路则派遣有经验的将帅,也做出击,此乃双管齐下!”



你们不提议如何去出兵,还在讨论是否出兵的问题,我已经在探讨具体战略战术。



徐溥道:“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