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延龄的提醒,张鹤龄瞬间好像酒醒了。



他立在原地,一拍脑门道:“你小子……都怪你,只顾着想你在姐夫面前说什么,居然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我这就回去……”



“大哥省省吧,陛下要休息了,或许他还要见李广呢。”



“李广?”



张鹤龄不明白,这件事跟李广有何关联。



张延龄自然没去说,有关朱祐樘想让李广给他算前程的事,现在他跟李广的矛盾还没有摆在明面上,但随着自己地位的提升,李广已经成为心腹大患。



……



……



翌日清晨。



奉天殿外,朝议尚未开始。



众大臣正在商议事情,而最重要的莫过于西北军政问题,涉及到了偏头关和宣府周边的军情告急。



“听闻,昨日里万寿宴之后,陛下问及张家外戚有关宣大兵马调度之事,张家外戚直言对此不懂。”马文升带来一个很劲爆的消息。



此时在这一撮人中,除了内阁四人之外,只有马文升和周经二人。



等于是一个六人的小会议。



刘健脸色呈现出怪异的笑容道:“他也有不懂的时候?”



徐溥道:“他说不懂,很可能是不想惹祸上身,即便他读过一些兵书,但在殿前献策,也无异于纸上谈兵,有了功劳不归属于他,出了偏差则会归咎之,他这是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不会乱给军策建言。”



剩下五个人都打量着徐溥。



似乎徐溥比谁都了解张延龄。



说得头头是道。



不过想想也是,西北军政问题涉及到的人情事太多,历史遗留问题更多。



不是随便查个案子、搞个晒盐法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把草原彻底平定,连当年明太宗都没完成,更有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大明一般是不会主动招惹草原异族的,除非异族犯境。



在北方问题上,朝廷一向主张固守,在此前提之下,所涉及到的重点就是钱粮物资的调运。



谁言出兵,谁就是跟大明对外夷的国策作对,必然也没好下场。



“如今又能如何?宣大两处之间,被兵马袭扰众多,百姓多有被劫掠,若是坚壁清野……只会助涨外夷气焰。”周经一脸为难。



作为户部尚书,他可不主张在九边中路,也就是宣府到大同一线搞坚壁清野,那可是大明朝自己的国土范围之内,长城关南。



被敌人杀到家门口,还要把所有的兵员和人口都收到城塞内,跟外夷打坚壁清野的战术,想想都会让人觉得窝囊。



“外夷袭边又不是一天两天,难道真要重开互市不成?”



几个人商讨来商讨去,仍旧是没好的建议。



关口还是能守得住的。



偏头关等关隘,根本不愁被外夷攻破,但问题是除了关隘之外,大明的兵马就没法出城。



等于说,大明所谓的雄兵,只能立在城头上,看着敌人在自己的国土范围内肆虐,谁都不敢轻言出击,而之前贸然出击已经吃了败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