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连,没有书信等确凿证据,就算回头李士实承认,那也可能是屈打成招,或是随口诬赖。”



“既如此,臣请陛下,下旨让宁王对此案作出解释。”



说到这里,有些不明所以的大臣,还在疑窦,既然证据都已经查清楚,为何还要多此一举让宁王解释?



但政治嗅觉敏锐的文官高层,则能明白张延龄所顾虑。



既然怕把宁王逼反,那就不能直接定宁王的罪。



朝廷既要表现出对此案的重视,还要给宁王解释的余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事态恶化,变成地方的叛乱。



“除此之外,臣还有涉及到北方军事调动的事项,想在朝议之后,单独跟陛下奏报,同时也请兵部马尚书一同商讨。”



张延龄又提出了一件事。



刘璋道:“北方军事调动,与你何干?”



张延龄只是笑而不语。



但徐溥等人没有出来争,他们知道,张延龄这是以北方军政事务,来代指江赣、湖广等地的军事调动,其实就是要做两手准备,随时防备宁王铤而走险直接起兵。



可是,如今宁王朱觐钧病情严重,真有胆量就此起兵?



连护卫都没有,准备能充分?



朱祐樘点点头,道:“之前宁王突然提请,要恢复护卫,朕就觉得蹊跷,好像当时朝中议论此事时,还有人为宁藩说话……”



与张延龄一直在回避直接说宁王就是主谋不同。



皇帝似乎并不介意把宁王逼反。



直接把之前宁王朱觐钧提请要恢复宁王府护卫的事拿出来说,当时在场的文臣就有替宁王说话的。



当时张延龄并不在朝堂,并未参与到涉及宁藩恢复护卫的朝议。



而且在暗地里皇帝问张延龄的意见,张延龄就直接说了不能恢复,这其实也是皇帝信任张延龄的地方,明摆着张延龄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想问题。



谁都未料,才不过一个月,宁王就会牵扯进李士实的案子中,反型毕露。



皇帝其实也是在提醒这些文官,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中一些人,收了宁王的好处,替宁王说话。



朱祐樘冷声道:“朕就下旨,传宁王到京师来,让他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解释,诸位卿家可有何意见?”



皇帝说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极端的方法。



直接要把朱觐钧叫到京师。



听起来是釜底抽薪。



但可能会直接把宁王逼反。



徐溥有些担忧道:“陛下,如此会不会……太过于鲁莽?”



张延龄道:“既然陛下都已做出决定,我等臣子当赞同才是,难道还怕地方上一个连护卫都没有的藩王,胆敢谋逆不成?”



在此事上,张延龄却又好像跟皇帝站在同一立场上。



很多人在打量着张延龄。



他们中有的人,还是有点远见卓识的,他们自然会想到,若是宁王要谋逆,会打什么旗号?



自然是清君侧。



明太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