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何感想?”



张延龄道:“臣和兄长都不明白陛下的用意。”



“哦。”



朱祐樘点了点头。



没太当回事。



好像也不觉得张延龄能看出什么来。



“对了延龄,今天上午在朝堂上,朕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下了你一些面子,你不会恨朕吧?”朱祐樘马上岔开话题。



“岂敢。”张延龄赶紧道。



朱祐樘笑道:“敢也没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更何况……亲兄弟还明算帐,彼此之间有嫌隙,只要话说清楚便可。”



“是是是。”



张延龄笑着回应。



朱祐樘好像兴趣挺高的,却不知兴趣在何处。



张延龄突然道:“陛下,臣有一事。”



“说!”



“是先前陛下问臣对去见宁王女婿李廷用的事,臣当时并没觉得怎样,不过是因为宁王生病,需要求药,但因为李廷用的一句话,臣分外费解,不吐不快!”



“呵呵!”朱祐樘饶有兴致:“你都觉得不吐不快,还不赶紧说?”



张延龄笑了笑道:“当时李廷用跟臣说,菊潭郡主是跟他一起到京师的,当时并未露面,他却说回头菊潭郡主会单独来访,臣便觉得事有蹊跷。”



朱祐樘皱眉道:“哦?”



张延龄道:“臣跟宁王素无来往,跟菊潭郡主也从无瓜葛,她一介郡主,既是来为父王求药,为何要单独跟臣相见?所以臣觉得她应是另有目的。”



朱祐樘笑道:“你想得挺多,人家郡主要见你,是对你的一种赏识,或是觉得你有本事,想单独拜访呢?”



张延龄正色回道:“正因为如此,臣才更加担心。以臣所知,宁王先祖曾协助太宗皇帝靖难有功,而后却因不法之事被裁撤护卫,宁藩过去几代都曾想恢复,他们会不会是得知臣最近为陛下做了几件事情,觉得臣跟陛下能说的上话,而动了让臣为此说项的主意呢?”



朱祐樘本来还在笑。



听到这里,眉宇之间突然就严肃下来。



张延龄看到皇帝的反应,心想,果然被说中。



张延龄很熟悉历史。



宁王叛乱根本不是朱宸濠的个人行为,而是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天纵奇才,跟朱棣一样受封北疆,带甲兵十万,风头甚至超过朱棣。



靖难发生之后,朱棣拉拢兄弟朱权一起谋反,曾做过得天下后跟朱权分而治之的许诺,结果后来朱棣真当了皇帝,必然是不会兑现此事,还把朱权的封地换到江西,并以事将朱权的护卫给裁撤,用意不言自明。



好在朱权懂得明哲保身,后半生便在研究道学和儒学等,终生再不问政务,以不争才换得后面几代的太平。



有这种基础背景,几代宁王肯定都是心怀恨意,觉得天下应该有自己一半。



一直到正德初年,由新一任的宁王朱宸濠通过先后贿赂刘瑾,以及后来得势的江彬、钱宁等人重新获得宁王府护卫,谋事多年,在正德十四年发生叛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