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懋也是那种先不问情由,先给自己扣一顶有罪帽子的人,这其实就是官场经验。



大明朝文臣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但凡文臣被参劾,无论是谁,无论朝堂或是事后是否定罪,此大臣一定会在事后上乞老归田的奏疏,有时候一份不止还要多上几份。



其实就是考虑到皇帝有很多时候不能明面上惩治谁,主动请辞,不让皇帝为难。



皇帝准不准是一回事。



等皇帝让你辞职,那就不是简单离任那么简单。



比如说之前的叶淇,也不是皇帝给辞退的,而是叶淇主动“乞休”。



换到张懋这里,道理也是一般无二。



朱祐樘道:“英国公,你先别着急认罪,到底怎么回事?你可是在京师中擅自调兵?”



张懋正不知该如何解释。



张延龄走出来道:“回陛下的话,当日的情况其实是,臣请求英国公调动一些可调动的家兵,与臣前去办一个案子,因为臣手头上没有兵权,所以才会出此下策,还望陛下明鉴。”



说是家兵,其实就是武勋的护卫,由都督府调拨,平时行保护之责。



“臣怎么会跟英国公当街殴斗呢?有人如此参劾,他也要找个人证出来,到底是谁看到我们殴斗,又是怎么斗的?”



张懋本来就觉得当面撒谎不合适,那有违自己以前所塑造的忠直老臣形象。



现在张延龄替他撒谎,他反而觉得过意不去,其实是自己的错,由张延龄替他承担。



贤侄真乃贤侄。



朱祐樘望着李荣道:“那上奏中,可有陈述殴斗细节?”



“这……”



李荣登时傻眼了。



上奏中只是不清不楚提了一句说二人当街殴斗,还说张懋提着武器就去了,差点就要变成械斗,但后来怎样,还真是一句都没提。



“东厂对此事也不知情吗?”



朱祐樘恼了。



这么大的事,居然是一问三不知?



萧敬当时还在场的,他突然也对张延龄心怀感激,要不是张延龄先出来奠定一个找张懋办事的基调,以他的身份还真不好去辩解什么。



萧敬道:“回陛下,当时老奴也在场,张老公爷的确是带了人到建昌伯府的,但并没有发生所谓的殴斗,后来张老公爷便带人与建昌伯一同前去徽州商贾之驻地办差……”



吏部尚书屠滽走出来道:“陛下,此事颇为蹊跷,应当细查。”



张延龄等了半天,终于等到有人忍不住出来口嗨。



这还不正合他的心意?



“屠尚书话就让人费解,这有何蹊跷?以你……不是,是那些参劾此事的人说,我跟英国公有极大的仇怨,英国公不惜冒着擅自调兵的风险带人去跟我械斗,结果我们没斗起来不说,事后还一起前去办差?”



“整件事听起来不觉得荒唐吗?”



张延龄的话说完,就算是那些对张延龄恨之入骨的人,也都觉得这件事太过于离奇扯淡。



这就好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