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窃占文名的事情时,刘璋作为工部尚书并未列席,以至于他这样一个守旧的老臣在事后气得饭都吃不下,眼见张延龄又要在盐引方面“乱来”,他自然是不会再袖手旁观。



刘璋怒道:“即便盐价上涨,那也是因为过去几年盐场产盐减少,建昌伯先是鼓动陛下做什么晒盐改革,现在又提增加盐引,祸国殃民之徒!”



之前说张延龄是胡作非为,后来说如此做会乱国,现在是祸国殃民之徒。



一口锅比一口锅大。



张延龄好奇问道:“刘尚书,我建议陛下改革各地盐场晒盐之事,好像并未在朝堂上提过,你是如何得知的?”



刘璋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但他根本不在意,怒道:“兹事体大事关国体,岂能容你隐瞒?”



张延龄笑道:“言之有理,好事不怕早知道……”



“你!”



刘璋更是气到说不出话来。



……



……



龙椅上的朱祐樘,冷眼旁观小舅子跟刘璋针锋相对。



以往皇帝最信任的是宦官,但如今宦官隐约有跟文臣穿一条裤子的嫌疑,现在看到一个能办事的国舅跟文臣斗得不可开交,心里不知为何……



就是那么舒爽惬意。



“行了,两位卿家不必再争论。”朱祐樘也不想让这种矛盾继续激化。



他想做实事。



张延龄和刘璋同时不再言语,回头对朱祐樘躬身行礼。



朱祐樘道:“建昌伯,之前几日朕与你出宫时,所见市面盐价还只是一斤二十几文,怎么这才几天工夫就已经快涨到快四十文?”



皇帝的问话显得语气平和轻描淡写。



但在场大臣听了心中却无比惊骇。



皇帝居然跟外戚一起出宫考察过盐价?还知道是一斤二十几文?



在场大臣知道这价格的人也少之又少。



“回陛下,正是如此。”张延龄恭敬回道。



“户部!”



朱祐樘不放心,目光转向户部尚书周经。



周经走出来道:“陛下,如建昌伯所言,昨日盐价已到三十五文以上……”



朱祐樘在两方验证之后,吸口气,显然盐价的上涨也超出了他这个当皇帝的预期。



一斤二十几文的时候,无知路人就在抱怨吃不起盐早死早超生那种怨天尤人的话,现在继续上涨,那离出乱子就不远了?



这样他也就理解了张延龄提出要平抑盐价的初衷。



徐溥见状不对,赶紧走出来道:“陛下,即便盐价上涨也不宜随便增加盐引,盐引所挂钩的,乃是各地盐场所产之盐,盐场无盐,即便有盐引也无从支取平抑物价。”



朱祐樘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好像是赞同徐溥的说法。



张延龄道:“徐中堂所言不错,但徐中堂可知这一轮盐价上涨的原因?”



徐溥充耳不闻,都不去跟张延龄争论,似乎意识到张延龄言语中的陷阱太多,以他的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