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和德清两位长公主,年岁也都不大。



跟李琪不过闲谈几句,关系便增进不少,加上李琪心思无暇对她们无心理戒备,在朱效茹的坚持下,很快三人便以姐妹相称。



言谈之间,李琪似对这些诗句很感兴趣,想凑过头看,又怕失礼。



朱效茹看出端倪,笑着道:“李家妹妹可是精于诗词?”



李琪面色一红道:“姐姐取笑,我哪懂什么诗词?不过家兄平时会写一些,时而会跟着读一读。”



李琪口中所提的“家兄”,是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



李东阳的次子李兆同,于弘治八年,也就是头一年里,以十岁病殁。



长子李兆先成为李东阳唯一在世的儿子,历史也上于弘治十四年七月病殁,随之李东阳自知年岁已大难再生育,便过继了四弟李东溟的儿子李兆蕃为子,并补了李兆先国子监生的空缺。  “李公的公子,想来才学方面是很好的。”



朱效茹恭维了一句。



她比李兆先小三岁,在出嫁崔元之前,对于京师中望族家的公子多少有听闻,可惜李东阳家的长公子是不会尚婚她这样的公主。



朱效茹言谈之间还有一点回忆往事的意味。



“这两首诗,准确说,是一首半的诗,乃是如今京师中被人称道最多,隐约有赶超唐诗兴盛时名作的迹象,妹妹不妨品读一番?”



朱效茹把诗推荐给了李琪。



李琪将写着诗的纸张拿过来,仔细品读一番,惊讶道:“这首竹生于石,我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哦?”



朱效茹听了之后并不觉得意外。



李琪道:“是这样,前日里有个年轻的公子到府上拜访,家父亲自接待了他,当时好像还有吏部的屠尚书也在,提到这首诗便是那位公子所写。”



朱效茹和德清公主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惊喜。



德清公主主动问道:“却不知那位公子是何人?”



“我也不清楚,只是听家兄提及过,好像是从山东曲阜那边过来的,听说才气很好,隐约之间好像还跟什么婚事有关,也不知家兄说的是什么……”



李琪天真烂漫,以她的年岁还不明白婚姻大事的意义,其实前日里孔闻韶在屠滽等人协同下登李府门的目的,就是为谈及孔闻韶与李琪的婚事。



或是为了增加李东阳对孔闻韶的好感,愣说这两首诗是孔闻韶所写。



朱效茹惊讶道:“竟是衍圣公世子所写?这……是否也太凑巧?京师中人苦苦寻找的那位大才之士,竟然就是衍圣公世子,真的是……”



言语之间,她还在打量着自己的妹妹,想从妹妹的脸上察觉到一些神色的变化。



但德清公主脸色仍旧很正常。



李琪不解道:“这两首诗很好吗?”



“李家妹妹,你是不知现在京师中对这两首诗的称颂有多高,说得上天有地上无,都觉得是李杜在世,或以为是哪位成名已久的名家不肯透露真实姓名,未料竟是年纪轻轻的衍圣公世子所写,看来以后大明文坛的旗帜非他莫属,妹妹真是好福气……”



朱效茹言语之间,还对李琪能觅得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大明建昌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