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里,这封密奏没用一天的时间,就被送到了朱翊钧的手里。



坐在龙椅上,朱翊钧看了一眼这份密奏,脸色有些古怪,没想到吴兑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对于吴兑的说法,朱翊钧还有些迟疑。虽然吴兑的说法很对,这样的装备的确能大大提升宣府的防御能力。



可是什么仗都是靠人打的,宣府的军队对火器的应用还停留在以前,说白了就是战法不行。



把这些新火器给他们,有一定浪费的嫌疑。当然了,最主要的是那里的军队还没有完成改革,也没有完成整训。



想了想,朱翊钧就自嘲的笑了笑。



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了?



宣府的人也是大明的军人,他们也在边关为大明苦苦的守着。每一次打仗,他们都会有人牺牲。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他们发一批装备怎么了?



让他们用吧,用不好也用,不好总归比没有强,能少死一个人也是好的。



装备这种东西,没了可以再生产;人要是死了,那这条生命可就真的没有了。



那是一条条鲜活的大明百姓、一个个大明的军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于是朱翊钧提起了笔,在这份密奏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准。



将密奏递给旁边的陈矩,朱翊钧说道:“拟定一份圣旨给吴兑,让他把这些装备好好的用起来。”



“是,陛下。”陈矩恭敬的说道。



想了想,朱翊钧似乎又想到了什么。



那不过是一万人的装备。即便是全留下,也只能装备一万人而已。为什么不在那里训练一支一万人的人马?



朱翊钧又补充道:“拟订一份圣旨给俞大猷和刘显,让他们两人留一个人在那里帮助吴兑,把这支人马练出来。”



“如果他们两人都不想留下的话,就让他们找一个合适的人留下。”



那里毕竟苦寒了一些,俞大猷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朱翊钧考虑问题还是很全面的。



俞大猷他们已经为朝廷打了一辈子,这么大的年纪就不要再打了。



“是,陛下。”陈矩答应了一声,便转身向外走了出去。



朱翊钧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最近他收到了很多地方的题本,基本都是管自己要装备的。尤其是在辽中这一仗以后,整个九边就没有人不管自己要装备。



大家都看到了新火器这么好,自然就想要弄到自己手里。何况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



这代表着皇帝对自己的宠信,我不能当后娘养的。



除此之外,甚至很多其他的地方的人也开始开口了,包括江南等地。



朝廷当中还有人希望朱翊钧能调拨一批新火器给广西、云南等地。那里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也需要加强武装。



朱翊钧很想也给西南装备点,但问题就在于产能实在不够。即便是重新建厂,短时间内也生产不出来这么多。(3/3)

章节目录

回到明朝做仁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纣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纣胄并收藏回到明朝做仁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