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老蔫一家的遭遇,朱翊钧有颇多的感触。



这个人穷,是因为他孩子多吗?



只能说孩子多有一定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以李老蔫的能力和本事,加上他勤劳肯干的媳妇,虽然不一定有多么大富大贵,但是养活这几个孩子应该没什么问题。



看看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他们哪一家不是拼命的生?



一个女人还不够,娶十个八个女人在家里面生。



还有宗室,这些大明朝的藩王、那些皇亲国戚,他们生起孩子来更加不要命,反正生完了有皇家为他们养。



李老蔫的问题其实就是大明朝的问题。



你的确是有本事,但是你得不到相应的好处。你被压迫、被剥削,你的付出换不来应有的报酬,这就是大明朝的问题所在。



像李老蔫,他没有那么精明的头脑,也不会做生意,但是他有手艺,平日里踏实肯干,种地也能安安稳稳的度日。



可是他没有地,只能去租种孔家的地,收获的大部分都要分给孔家。除此之外,他的手艺也不能给他带来收入,反而因为会这门手艺,平日里还要被人压迫,白白的帮人做东西。这叫什么?



这手艺反而成了他的累赘。



可是当世道变了以后,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李老蔫有了自己的地,就有了温饱的基础。而他的手艺也被商号看上,现在只要手艺传承下去,他们家甚至都会成为小富之家。



以前为什么没人敢找李老蔫做活?



因为李老蔫是孔家的,没有人敢来孔家挖人。



即便你有手艺,即便有人看中了你的手艺,也没有人有这个胆子挖你。现在不一样了,这就是改变带来的好处。



朱翊钧站在原地,突然明白了一点事。



上辈子自己出生比较晚,没有参加过轰轰烈烈的革命。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自己听来只是一种词语、只是政治课本当中的一些事。自己从来没有真真正正体会过三座大山。在自己穿越之前,资本虽然横行,但是没有到成为大山的地步。



可是在大明,在这山东,自己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



孔家就是压在山东百姓身上的大山。



现在把孔家推翻了,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把土地分给百姓,百姓心里自然也就明白谁才是为他们当家作主的人。日子好过了,生活有了奔头,百姓才有了希望,国家也才有了希望。



朱翊钧两人很快就走过了李老蔫家的院子。



转头看了一眼,朱翊钧缓缓地露出了笑容,收回了目光。



这座院子,恐怕永远都会存在自己的记忆里了。



两人往前走了不远,就来到了村庄里的小广场,广场后面就是这个庄子的祠堂。



现在祠堂前面聚集了不少人,大家正在轰然叫着好,也不知道在干嘛。



李文达见朱翊钧伸着脖子往里看,问道:“白公子没见过?”



朱翊钧摇了摇头说道:“没见过。”



“说书人来了。”李文达笑着说道:“这些走乡下的说书人其实也是讨生活的人,每家有喜事的时候,他们都会来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回到明朝做仁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纣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纣胄并收藏回到明朝做仁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