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走了。



朱翊钧看望的任务完成了,该演的戏也演完了,剩下的就要等丹药炼制出来以后再来一场戏了。



演戏也挺费心神,声望收割得差不多了就回去吧。



朱翊钧没有在谭家多待就回了皇宫。



周围的人也就都散了。



虽然事情结束了,但是关于培元丹的事情依旧在发酵。



这消息想瞒也瞒不住,很快就传得人尽皆知。



当然了,这个人尽皆知指的是高层,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不知道的。



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人相信,有人不信。只不过对朱翊钧的赞颂之声却起来了。



有的人是真心赞颂,觉得这就是好皇帝。在读书人的心里面,他们对好皇帝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



朱翊钧的做法就是好皇帝,爱民如子。当然了,这个民指的是士人,是读书人;普通的穷苦老百姓不在此类。



其实,他们说的很多话都是在指士人,普通的老百姓不算民。如果这么理解的话,他们说的话前后矛盾的地方就能够让人理解了。



“不与民争利”,就是不与读书人争利,而不是不与所有的老百姓争利。



“藏富于民”,不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富起来,而是让读书人富起来。



“不与民争利”这句话究竟是怎么说的?



这话是当初董仲舒说给汉武帝的,“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的大官僚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



于是,高官之家“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亡已。”



所谓“蓄其积委”,即财富的积累日益增加;所谓“务此而亡已”,即贪欲不见底,无止境。



说的是官员、是豪门大户与民争利。他们抢夺了老百姓的钱粮,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董仲舒认为这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遂提出了稳定政局的对策:“故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食禄者,即吃公家饭的公职人员,不应该兼营私人工商业发横财、同老百姓争利。



到了大明朝,不与民争利成了什么?



成了臣子们限制皇帝权力的砝码了。



皇帝不能与民争利。你怎么能这么干呢?你怎么能如此奢靡呢?



可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什么?



原本的意思可是限制高门大阀、限制他们这些当官的。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就给皇帝画了一个大纲,给了一个标准答案。



按照大纲做,越接近标准答案,你越是好皇帝。反之,你就是昏聩之君,没什么好说的。



他们在制定大纲的时候,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当然是以他们自身的利益为标准出发的,只不过冠以一个冠冕堂皇的帽子罢了。



朱翊钧现在的做法,正附和他们的大纲,甚至是标准答案。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赞扬。



药如果有效,自然最后无效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回到明朝做仁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纣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纣胄并收藏回到明朝做仁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