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彼世之人的通病。



世风日下,礼崩乐坏,在这种甚至被打为“封建余毒”的忠孝表现上,反不如此世中人。



不过,以江舟所见,纵然是净明道中人,也未必能人人做到。



江舟也并不全然认为此经上所言都是对的。



就算是净明道,虽讲忠孝,却不论“事君”、“事亲”。



为了保持“不触不染”之境,仍然和那些仙门一样,选择了入山做“隐士”,而非与儒门一般,入世入朝,事君治国。



在这部《净明经》中,也充斥着一种思想——若要修行,便需入山炼形修心。



江舟历世虽浅,但彼世古今智慧所聚,也并不下于此间。



就入山隐世而言,老庄留下的智慧更令他有认同感。



《庄子》有言: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说的便是所谓隐士,并不是为了隐伏身形、深藏才智,只是顺应自然而行于天下。



在自己所处之境而返璞归真,巍然自持,贫富皆可安。



这才是隐士的存身之道。



所谓小隐于山,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越是喧嚣之处,越能隐伏不显,便离大道越近。



尽管此经有与己不合合之处,但经过几日研讨参悟,江舟发现此经对自己还是有很大帮助。



或许是能自己元神大法更进一步的关键。



所以,他有心参修净明法。



太智老道说这经书是净明道根本,倒不是夸口。



其中虽然没有任何神通法术,但到了他这样超凡入圣之境的人手中,神通法术只不过是降伏外道的手段罢了。



真正的修行,只需要有一个理念便能前行。



所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便是此理。



如何去修行净明法,江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念。



只是他终究只是想取他山之玉,而不是想改修此道。



而且,他也实在不想做一个只讲“忠孝”之人。



好在用幻梦身来做这种“试验”已经是家常便饭,轻车熟路,倒没有什么可苦恼的。



当下便唤狐鬼婴宁开启了太阴阵,隐去了双树下这一片空间。



念头一动,一尊虚幻身影便自其身上走出。



“二人”相视,看着新幻身的模样,江舟露出满意的微笑。



……



一座稍显古朴,却隐隐有威严之意的公堂前,方清回首笑道:



“江大人,此处,便是陛下赐你的廷理开府之地。”



他抚须环指公堂,笑道:“江都从无廷理开府之先例,倒是此地曾是前祀帝京,有前朝留下的诸多宫殿、公堂,我朝立国后,并未拆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牛油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牛油果并收藏我有一卷鬼神图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