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8章:李二脸黑,情绪失控!
……
长孙无忌顿时愣住,同时也感受到身后的一道凌厉光芒正锁定自己,这他么……
长孙无忌欲哭无泪,李沐却是挥一挥衣袖,不带丝毫留恋将目光移开,只要长孙无忌答应就好,随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缓缓出声,开口第一句话就让众人齐齐傻眼。
“这次是要朝廷推广亩产千斤的粮食种子!”
“噗通!”
李沐话音刚落,一声闷响就在厅堂中响起,转头一看,赫然是侯君集,李沐不由挑了挑眉,这家伙怎么禁不起夸啊,刚还说脑袋灵光,智商不低,怎么心智这么不成熟,这才刚站起来,现在又坐下去了。
既然喜欢坐,那就坐到底,我这才只说了千斤罢了,还没说红薯三千斤,要是说出去,你是不是就直接躺地上了。
再转头一看,李世民众人也是一般模样,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的老大,下巴都要掉脚面上了,要不是身边有桌子扶着,怕也是一般无二。
好吧,不是自己铺垫的不够,对他们心智的洗礼不够,而是这样产量的作物放在现在,确实太惊世骇俗了!
李沐给自己找到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
随即轻咳两声,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众人听着这声音也齐齐回过神来,只不过眼中的震惊之色,却是半点未祛。
长孙无忌强忍着脚软,带着满脸震惊的余色,缓缓开口:“小郎,你说的可是真的!”
李沐瞥了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手,随后就见李武端着一个盘子进了厅堂,放在桌案上之后,就退了下去。
而众人的目光瞬间就锁定在盘子中的三个种子上,除过稻种之外,其他两个,众人全都没有见过。
没有丝毫拖拖拉拉的意思,李沐理会众人的疑惑目光,顺手拿起玉米种子,就对着众人介绍起来。
“这是玉米种子,优点,耐寒,耐旱,耐贫瘠,不挑地,亩产约一千斤左右,可做……”
一种讲完,李沐又拿起第二种讲了起来,滔滔不绝,语速不急不缓,力求让众人听清,从而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毕竟,在李沐说出玉米亩产千斤左右的时侯,面前的这群人,就已经彻底陷入懵逼状态,而当稻米种子产量一千四百斤说出来的时侯,这些人基本上就已经没有什么多少理智在了。
所以,再说最后红薯的时侯,李沐就下意识离众人远了些,因为他已经从众人的目光中看到了浓浓的绿光泛滥,那跟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鼻孔中喘出的粗气,和牛也没有区别。
李沐感觉这群人就在失去理智的边缘徘徊。
但他还是缓缓介绍起来,之所以将红薯放在最后,自然是红薯太过重要。
能用藤蔓播种的作物,只要交到百姓手里,哪怕只是一个,以一亩三千斤的产量,不出几个季度,长安周边百姓绝对不会再有饥荒存在。
只要覆盖全国,全大唐子民断然不会再为粮食发愁,当百姓能吃饱之后,大唐也就彻底稳定下来,之前的三年灾祸所带来的影响,也就彻底消散。
这红薯必然是大唐崛起之基!
他是这么认为的,并且他也确信李世民会这么认为!
“这个红薯产量,亩产不出意外,大概三千
长孙无忌顿时愣住,同时也感受到身后的一道凌厉光芒正锁定自己,这他么……
长孙无忌欲哭无泪,李沐却是挥一挥衣袖,不带丝毫留恋将目光移开,只要长孙无忌答应就好,随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缓缓出声,开口第一句话就让众人齐齐傻眼。
“这次是要朝廷推广亩产千斤的粮食种子!”
“噗通!”
李沐话音刚落,一声闷响就在厅堂中响起,转头一看,赫然是侯君集,李沐不由挑了挑眉,这家伙怎么禁不起夸啊,刚还说脑袋灵光,智商不低,怎么心智这么不成熟,这才刚站起来,现在又坐下去了。
既然喜欢坐,那就坐到底,我这才只说了千斤罢了,还没说红薯三千斤,要是说出去,你是不是就直接躺地上了。
再转头一看,李世民众人也是一般模样,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的老大,下巴都要掉脚面上了,要不是身边有桌子扶着,怕也是一般无二。
好吧,不是自己铺垫的不够,对他们心智的洗礼不够,而是这样产量的作物放在现在,确实太惊世骇俗了!
李沐给自己找到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
随即轻咳两声,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众人听着这声音也齐齐回过神来,只不过眼中的震惊之色,却是半点未祛。
长孙无忌强忍着脚软,带着满脸震惊的余色,缓缓开口:“小郎,你说的可是真的!”
李沐瞥了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手,随后就见李武端着一个盘子进了厅堂,放在桌案上之后,就退了下去。
而众人的目光瞬间就锁定在盘子中的三个种子上,除过稻种之外,其他两个,众人全都没有见过。
没有丝毫拖拖拉拉的意思,李沐理会众人的疑惑目光,顺手拿起玉米种子,就对着众人介绍起来。
“这是玉米种子,优点,耐寒,耐旱,耐贫瘠,不挑地,亩产约一千斤左右,可做……”
一种讲完,李沐又拿起第二种讲了起来,滔滔不绝,语速不急不缓,力求让众人听清,从而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毕竟,在李沐说出玉米亩产千斤左右的时侯,面前的这群人,就已经彻底陷入懵逼状态,而当稻米种子产量一千四百斤说出来的时侯,这些人基本上就已经没有什么多少理智在了。
所以,再说最后红薯的时侯,李沐就下意识离众人远了些,因为他已经从众人的目光中看到了浓浓的绿光泛滥,那跟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鼻孔中喘出的粗气,和牛也没有区别。
李沐感觉这群人就在失去理智的边缘徘徊。
但他还是缓缓介绍起来,之所以将红薯放在最后,自然是红薯太过重要。
能用藤蔓播种的作物,只要交到百姓手里,哪怕只是一个,以一亩三千斤的产量,不出几个季度,长安周边百姓绝对不会再有饥荒存在。
只要覆盖全国,全大唐子民断然不会再为粮食发愁,当百姓能吃饱之后,大唐也就彻底稳定下来,之前的三年灾祸所带来的影响,也就彻底消散。
这红薯必然是大唐崛起之基!
他是这么认为的,并且他也确信李世民会这么认为!
“这个红薯产量,亩产不出意外,大概三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