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这个信息网络上能找到各地准确的商品价格,供需数量,物流成本,甚至是天气情况。



比如‘圣光’需要食物加工生产线,具体的性能要求和采购价格就可以借此发布出去。



这是个新事物,国内懂这个的只怕没多少,可以找马主任帮忙,也可以找渡边帮忙。



马主任那边有些管全国经济流通的。比如之前我们招募了一个铁道部的老科员,就熟知车皮运量。



渡边那边应该能找到些懂金融股市和信息处理的。现在日本股市崩盘,已经跌了快一半,应该能找到百把号我们需要的人。



搞这个花钱不会少,但不要怕花钱。几千万上亿都可以花,使劲花。总之这事宜早不宜迟,早点掌握这张信息网,对我们来说效益极大。



信息传播的越快越广,其效应就越大。”



周青峰说的太粗略,何玉兰更是不明白什么‘网’不‘网’的。但很显然,他描述的是企业间‘B2B’的商贸网络。



类似‘阿里巴巴’。



跟毛子谈‘罐头换飞机’时,周青峰就产生了类似的念头。



当时DìDū饭店的会议厅被改成了临时办公点,谈判团几十号人联系全国,几天的功夫有上千家单位加入了这场易货贸易的盛宴。



由于资金紧缺,成百上千万人希望把自家企业出产的商品卖出去换钱。其急切的热度从办公点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电话就可以感受到。



上千家单位的联络方式就是一笔信息财富,引申而出便是‘黄页’。



按企业性质和产品类别编排的工商企业电话号码簿,以刊登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为主体内容。



但周青峰并不满足于搞一本呆板的‘黄页’,他想要一项更加灵活的信息服务。



现在还没互联网呢,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除了电话就是传真机。只要电话线是通的,几千上万公里外也可以收到传真。



但靠人力收发全国各地的传真信息,‘圣光’只怕得多雇佣上万人。所以藏在总部地下室的那台‘矩阵’就得派上用场。



必须要有一台专门的传真服务器,接受处理并保存电话线里传来的信息。这个信息还必须要能被快速检索,重新发布出去。



软硬件方面都得有专业人员干这活。



实际上国际性的大通讯社就承担了类似的任务。他们在世界各地派驻记者,将重要的政经信息汇总再发送。



快速而精准的信息能带来巨大价值,巨量信息汇聚也有巨大价值。



如果简单点,‘圣光’也可以像目前正火热的呼叫中心一样,雇佣几百个小姑娘坐在电脑前接电话。通过人工的方式录入和通报需求信息。



任何人只要打电话到‘圣光网络’,就可以通过少量关键字查到自己最需要的商业信息。



想想这土法上马的‘互联网’,周青峰竟心潮澎湃,“问问萧金浪,他应该熟悉通讯社方面,兴许能找到些相应的熟手来帮忙。



让史维奇的‘矩阵’小组想想办法,我们还需要数据库方面的人才,需要有专门的信息处理软件和硬件。”



对于如何建立信息网,周青峰也只能提出构想。这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圣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通吃道人.QD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通吃道人.QD并收藏圣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