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吏治,谁都沉默了。



大宇的吏治差是事实,有些地方甚至到了烂的地步,很难做到上行下效,朝廷下达的命令多是推诿应付,睁大眼睛挑漏洞钻空子谋私利。



这种情况下若是革新,恐怕又会走秦翰的老路子。



孟青云不担心改革惹人,他是担心半途夭折,所以在这时候更要冷静,慢慢创建改革成功的条件。



“革新最重要是吏治,吏治不清,官吏执行不力,再好的革新也会变成害民、扰民。”



孟青云要说服这几个革新派不能操之过急,却不能直说,若只有盛腾,他就直说了,但秦翰和晏瀚博是他两位师傅,并且有主持革新失败的前例,说得太直接,会勾起他们的伤心和憎恶。



两位师傅一怒,把他的“云”字取了,可就成孟青了。



必须旁敲侧击,举恰当的例子让他们触类旁通。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高利贷困扰百姓,苦不堪言,朝廷针对此事做出决策,由朝廷出资,地方官府牵头贷款给贫困百姓,利息比高利贷低很多。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既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又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这是好政策吧?但吏治差就变成害民。”



“地方官为突出政绩,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很有可能随意提高利息,甚至加上名目繁多的勒索,这样一来,好政策变质,成为朝廷放高利贷,强制收取利息的苛政······你们说百姓是该感谢呢,还是埋怨?”



埋怨?



不骂娘才怪!



君臣触动很大,虽保持沉默,但心中已认可了孟青云的说法。



革新宜缓不宜急!



气氛有些沉闷,孟青云笑道:“不用如此沮丧,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中吸取经验,我们有革新成功的例子,何不参照事例,决定革新的时机和力度呢?”



革新成功的例子?



三人一头雾水盯着孟青云。



咱们就是来谈革新的,还都没有谈妥,就有成功的例子······前朝的么?δhu5iá



“陛下忘了么?这可是你一手促成,



堪称大宇史上最顺应民意的革新······”



孟青云不露声色拍龙屁道,“那时候陛下还是太子,你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想法,亲自下村,实地调查民情,得出重要结论,受灾百姓并不愿意被编入厢军,是被官府逼迫才不得不入伍······”



这事是盛腾的创举,回来后他舌战群官,建议朝廷取消有灾就拉青壮入伍的办法,采取以工代赈,帮助灾民重建家园,这种办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兵冗本来是压在大宇脊背上的大石头,现在呢?压力大减,这不是革新成功的事例是什么?”



孟青云微微笑道,“这个事例成功之处在于百姓知晓政策,也知晓政策带给他们什么样的益处,所以没有抵触情绪,实行起来才容易。”



“官员是有反对声音,但按这个办法一次次赈灾,都取得很好的成效,反对声音便消失······这次革新从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年,没有大刀阔斧,只是在潜移默化中推行,不也革新的很彻底么?”



嗯······是这个道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一品寒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填海的精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填海的精灵并收藏一品寒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