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年,拖都能拖死公孙瓒,我们只要把握得当,同时削弱这两家的实力,然后抓住机会先拿冀州,隔黄河天险以御中原诸侯,再回军北上拿下幽州,待平定北方后,我主坐拥三州之地,试问这天下间有谁能相抗?”
听了郭嘉的话后,田丰跟着笑道:“曹操等中原诸侯又无水军,到那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军攻取冀州。”
杨帆连忙纠正道:“曹操还是有水军的,不过,不会太多,到时我们只需在黄河边上驻扎一二万兵马,就能守住这道天堑,加之冀州历来富庶,先攻取冀州也是为了缓解我们内部的压力。”
杨帆等人的担忧也无可厚非,这个时代最重口碑,杨家军在外人看来,就是正义、仁慈的化身,若是先攻取了幽州,杨家军可能会被陷进那个泥潭里数年,这明显与杨帆的规划背道而驰。
杨帆他们在晋阳商讨之时,冀州,漳水南岸的平原之上,却是笼罩着战争的密云。
从天空往下看去,两支军队分南北各列军阵。北方幽州军以三万步卒为中军,左右各有一万骑军护住两翼。
冀州军的布阵是两万大戟士为中军,左右各一万骑军,还有一万步卒为后军,可随时支援各处。
待排兵布阵完毕后,只见公孙瓒策马而出,朝袁军军阵喝道:“袁绍杀我族弟,此仇不共戴天,本将只追究袁绍一人,尔等若是投降,本将保证,既往不咎!”
袁绍闻言后,哈哈大笑,随即拍马出阵,嘲笑道:“公孙伯圭,你当真恬不知耻,若不是你率兵侵犯我冀州城池,本将岂会斩你族弟,此番你又侵略我冀州土地,还敢这般大言不惭,搬弄是非,有胆你就来攻,婆婆妈妈,唧唧歪歪的算什么汉子。”
袁绍的话激得公孙瓒面红耳赤,只见公孙瓒长枪遥指袁绍,怒骂道:“袁家庶子,看本将如何斩你!”
公孙瓒大手一挥,其麾下中军的三万步卒随即踏出了本阵,朝着袁军大阵而去。
袁绍见状后,不敢怠慢,连忙打马返回军阵,不多时,袁军阵内鼓声震天,两万大戟士身披铁甲,手持长戟,喊着嘹亮的号子走出了本阵,朝着幽州军迎了过去。
十余万人的大决战,双方主将不过是对骂了两句后就直接开打,此战,将决定未来的河北霸主人选,公孙瓒虽然盲目自大,也不敢掉以轻心,其中军领军将军就是那刚刚打败鞠义的高干。
只见高干的指挥颇有几分章法,他先是把麾下三万步卒一分为四,每七千五百人为一队,分别从左、中、右三面进攻,而他高干,则带着最后的一队,压阵。
高干刚一分兵,对面的袁军就顿时手忙脚乱起来,由此可见,高干对这袁绍的近卫队很是熟悉。应付起来也颇为轻松。
数年来,高干奉命组建并训练大戟士,这支半重装戟兵本就是为了对付骑兵而组建,就连那戟尖的月牙也是为了更好的抵御骑兵而加上去的。
可见,数年前,袁绍就想到了怎么对付骑兵,但不知他的假想敌是这对面的公孙瓒,还是那远在晋阳的杨博文。
大戟士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与先登死士一般,移动速度太慢,往常的迅速也是注重体力、力量方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袁绍的这支大戟士是大汉朝唯一一支能正面硬抗轻骑兵的步卒。
当然了,陷阵营也有对阵骑军的实力,但那是依靠着优良的装备与士卒的作战技巧。
后来,文丑代替高干成为了大戟士的新一任统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听了郭嘉的话后,田丰跟着笑道:“曹操等中原诸侯又无水军,到那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军攻取冀州。”
杨帆连忙纠正道:“曹操还是有水军的,不过,不会太多,到时我们只需在黄河边上驻扎一二万兵马,就能守住这道天堑,加之冀州历来富庶,先攻取冀州也是为了缓解我们内部的压力。”
杨帆等人的担忧也无可厚非,这个时代最重口碑,杨家军在外人看来,就是正义、仁慈的化身,若是先攻取了幽州,杨家军可能会被陷进那个泥潭里数年,这明显与杨帆的规划背道而驰。
杨帆他们在晋阳商讨之时,冀州,漳水南岸的平原之上,却是笼罩着战争的密云。
从天空往下看去,两支军队分南北各列军阵。北方幽州军以三万步卒为中军,左右各有一万骑军护住两翼。
冀州军的布阵是两万大戟士为中军,左右各一万骑军,还有一万步卒为后军,可随时支援各处。
待排兵布阵完毕后,只见公孙瓒策马而出,朝袁军军阵喝道:“袁绍杀我族弟,此仇不共戴天,本将只追究袁绍一人,尔等若是投降,本将保证,既往不咎!”
袁绍闻言后,哈哈大笑,随即拍马出阵,嘲笑道:“公孙伯圭,你当真恬不知耻,若不是你率兵侵犯我冀州城池,本将岂会斩你族弟,此番你又侵略我冀州土地,还敢这般大言不惭,搬弄是非,有胆你就来攻,婆婆妈妈,唧唧歪歪的算什么汉子。”
袁绍的话激得公孙瓒面红耳赤,只见公孙瓒长枪遥指袁绍,怒骂道:“袁家庶子,看本将如何斩你!”
公孙瓒大手一挥,其麾下中军的三万步卒随即踏出了本阵,朝着袁军大阵而去。
袁绍见状后,不敢怠慢,连忙打马返回军阵,不多时,袁军阵内鼓声震天,两万大戟士身披铁甲,手持长戟,喊着嘹亮的号子走出了本阵,朝着幽州军迎了过去。
十余万人的大决战,双方主将不过是对骂了两句后就直接开打,此战,将决定未来的河北霸主人选,公孙瓒虽然盲目自大,也不敢掉以轻心,其中军领军将军就是那刚刚打败鞠义的高干。
只见高干的指挥颇有几分章法,他先是把麾下三万步卒一分为四,每七千五百人为一队,分别从左、中、右三面进攻,而他高干,则带着最后的一队,压阵。
高干刚一分兵,对面的袁军就顿时手忙脚乱起来,由此可见,高干对这袁绍的近卫队很是熟悉。应付起来也颇为轻松。
数年来,高干奉命组建并训练大戟士,这支半重装戟兵本就是为了对付骑兵而组建,就连那戟尖的月牙也是为了更好的抵御骑兵而加上去的。
可见,数年前,袁绍就想到了怎么对付骑兵,但不知他的假想敌是这对面的公孙瓒,还是那远在晋阳的杨博文。
大戟士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与先登死士一般,移动速度太慢,往常的迅速也是注重体力、力量方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袁绍的这支大戟士是大汉朝唯一一支能正面硬抗轻骑兵的步卒。
当然了,陷阵营也有对阵骑军的实力,但那是依靠着优良的装备与士卒的作战技巧。
后来,文丑代替高干成为了大戟士的新一任统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