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坐下后,笑道。



“难怪刘兄不愿进国子监,但是刘兄有此志向,也有此眼光,更有此经国济世之才,为何不告诉两位师长,或者告诉知府大人,布政使大人,要是有他们支持,岂不更好”



李出源又想了想后,问道。



“李兄啊,我之前不就说过吗,朝中党争已经抬头,朋党初现,而知府大人来自江西,布政使大人镇江人,他们本就不属于一个派系,如今只是面合心不合,而且要是我们以后入仕,肯定会被划入浙党,那便是知府大人和布政使大人的死敌,他们又岂能容我,再说我之言,太过匪夷所思,所谋之事,已经远超他人认知,我想哪怕是李兄,如今一时也很难理解吧,既如此,我为何还要按部就班而行呢,独立自主,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再想办法惠及天下,不是更好吗”



刘建喝了口水后,缓缓说道。



“刘兄所言极是,刘兄所言,我确实不懂,也很难理解,不过刘兄眼界,胆识,志向让我极为佩服啊,但是依我薄见,刘兄还是应去国子监试一试,从六月到明年八月乡试,刘兄可在国子监待上一年有余,而国子监之中除去读书外,其藏书也是巨量,天下无出其右,而且大多还是孤本珍版,天下仅此一家,或许以刘兄之才,能够在这些书中获得刘兄所要找寻的真理也不一定呢,机不可失啊”



李出源向刘建拜道。



刘建听后,微微点头。



是哈,我怎么把这件事忘了。



国子监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



而且也是整个大明藏书最多的地方。



而且有很多珍品孤本。



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朱棣编写永乐大典,从各地收集过来的。



虽然国子监如京城一样,地分南北。



但是南京国子监内的藏书绝对不少。



其中肯定有很多是刘建无论前世今生从来没有读过的。



毕竟其中很多在后世因为战乱而失传了。



如今要是能够入读国子监,那这些藏书,刘建不就可以随便读了吗。



而且要是能够复制一份弄到舟山去。



那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不就大大有利了嘛。



至于如何复制。



刘建就不担心了。



要是自己入读国子监。



以刘信的作风,肯定会在应天府给自己买一府院。



何况未来刘家要在南直隶经商贸易。



商铺,府院也是必须的。



有了府院,在找工匠弄一两台印刷机。



自己将书籍背下来,每天回家默写,印刷。



再由刘家的商船队将其带回舟山妥善安置。



那样不就可以复制了吗。



何况要是能够借阅,那不就更方便了嘛。



想到这,刘建微微一笑。



看来读国子监也挺好嘛。



只不过这样一来,自己不就不能和刘信商议诸事了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豪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风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鵿并收藏大明豪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