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您爱喝两口,刚好我那有几瓶酒,待会儿您和关老师好好喝几杯!”林楼把酒递了过去。



“呦,茅台,今天我算是沾老关的光了!”既然都不是外人,厉老爷子也就不客气了,接过茅台美滋滋地说道。



“来,咱们先坐着,我闺女儿马上就把菜做好了!”关老爷子招呼大家坐下,然后就着自己做得点心聊了起来,讲起了他的美食人生。



“我年轻时的嗜好就是做菜、钓鱼。那时候物资不丰富,还要用肉票买肉,这更加让我学会怎么充分利用手头上这点东西;比如肉,瘦肉精,留下来炒菜,肥的部分炸出来,留着油熬白菜,炼油剩下的油渣又可以卷饼。”



“很多年前,我们全家一起到丰泽园、萃华楼这些老字号吃饭时,我就偷偷地取经去了,人家菜里给配的椒盐,我吃一半,带走一半,回家给摊在一张白纸上,拿出放大镜、镊子,一点点拨拉着,一点点琢磨:这椒盐里有灰的、黑的、黄的,我看一下比例就大体明白了他们的配料了。”



“去全聚德吃烤鸭,别人都醉心于美食佳肴,只有我一人总往后面厨房跑,至少知道整个过程、做法是怎么样的;琢磨明白之后,就自己动手配制、调试,我教应用数学是混饭吃,让我教烹饪才应该是正职。”



“我们家是正宗的八旗子弟——正白旗人,我爷爷原是内务府大臣,官职为都统,那时候光禄寺设计菜谱、写菜谱,再由二品官检查合格后才能加工制作,当时的宫廷菜糅合了汉、满、蒙、回多种民族菜系的精华,样式种类繁多。”



“爷爷好吃不好做,他管过御膳房,知道其中一二,菜单审久了,上面的菜自然也就记住了一二,等到辞官后才就把他记忆中那些宫廷菜写下来,上面写如何取料、配料,也写了简单的做法,但不是很细,过节的时候我们就学着做。”



“十来年前的时候,我因为出身的问题,被停课了,不过还好,我身体不好,人家也没让我去干校,就让我待在家里,从一开始到回学校,我在家窝了七年时间。”



“这七年里我就干了两件事儿,一是继续琢磨我的应用数学,靠了这点积累才能继续在学校教书混饭吃;二就是在家做饭了,把我爷爷当年留下的菜谱翻出来,再回忆当年下馆子时候学到的东西,慢慢琢磨怎么样才能把菜做好!”



“时间一长,我这厨艺涨得倒是比数学快多了,把几个孩子也带成了好吃鬼,只要没事儿,我们一家老小就自己倒腾吃的,最开始我掌勺,他们把菜切好、料备好,我最后操持出锅;现在年纪大了,儿女也练得差不多了,我就指点一下火候对不对,汁儿调得好不好,此中过程的严格程度也绝不亚于我在课堂上讲授应用数学的态度。”



厉老爷子继承了老北京人的优良传统,这一通故事讲下来风趣极了,听得林楼和关院士都入了神。



“前年国庆35周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食品》杂志社联合举办一个烹饪大赛,他们都撺掇我报名,但是我现在老了,比赛要从刀功开始比起,比如切肉丝要讲究粗细长短,光这一点我肯定就过不了关,我们家商量了下,就把我二女儿莉莉派了过去。”



“那次全国有2800多人报名,考试第一道关是笔试:用猪肉、鸡蛋、鸡、鱼、土豆、西红柿和油菜等配菜设计菜谱,先淘汰了一批人;第二道是实际操作:设计一桌宴席,莉莉花了俩个小时内做出了14个菜,拿下了第一名。”



等讲完故事,菜也上来了,酱黄瓜、芥菜墩、北京熏肉、浇汁活鱼、清汤燕菜,都是日后厉家菜的招牌菜,林楼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比他后世去尝的时候要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重生之大建筑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比拉夫大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比拉夫大王并收藏重生之大建筑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