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上法。”李郸道打算在玉书上也拓印一份下来。



“好,此事我应下来了,这次佛道大会在什么时候?”



“明年九月。”岐晖子开口道。



那不是离着武德八年吗?离着九年就不远了,只怕都已经齐聚长安城了吧,那不是基本上就要爆炸了吧。



这两个事情结合到一起,那还真是凶险万分啊。



“好。”李郸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同时开口问向岐晖子:“如今二龙争太子,楼观站哪一方?”



“楼观只断在武德皇帝处,二世皇帝,我们不掺和。”岐晖子道。



“只怕不成。”李郸道开口道:“此次佛道辩论,其实就是太子之辨,未来皇帝之争,佛门支持青龙,我道门就要支持玄武。”



青龙指东,为东宫。



玄武指北,为秦王。



岐晖子道:“贫道也知道,不过胜算难分,不如守中。”



李郸道叹息一声:“武德皇帝天命已削,楼观要撒手,只怕也不成,劫后有劫,难后有难,不可轻视。”



“秦王凶残,只怕非仁德之君。”岐晖子道:“武德皇帝每每要屠杀,吾劝之,总会停止暴行,但秦王不同。”



“秦王破夏县之后,命士卒屠城,可怜城中无辜百姓尽遭屠戮,鲜有人生还。”



“后每破一城,便多闻有此事发生,甚至已经投降之人,也要坑杀,如秦之白起。”



李郸道也是知道这段公案的,历史上也有记载,不过李世民登基之后说,是武德皇帝指使他干的。



因此多有两面声音。



而玄武门之变史书上也是多有美化,说是太子逼迫,李渊偏心。



然而武德七年,李世民就买通了玄武门镇守常何,而常何为李建成心腹。



九年发动政变,却提前两年做出布置,若说是被逼无奈,暴起自保,这哪里说得过去?



岐晖子的担心并无道理,一个暴君统率,历史上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下面,倒底会埋藏着什么真相?



“我虽然不喜建成太子与佛门过于亲近,但若是一位穷兵黩武的暴君将登大宝,还不若建成太子登机,我等修士,不差这一二十年,或再等一位贤良之君佐之。”



李郸道一时沉默。



自己确实按照历史经验主义在做事情,却没有考虑其中的内核。



历史上李二是胜利了,也开创了贞观之治,但其不仅仅只有这一面。



他还嗜杀,心机深沉,一心一意要当皇帝,要长生不死,以秦为封,以玄为旗,未免就没有把始皇帝当成偶像的可能。



而事实上贞观之治也并非李世民的功劳,而是贤臣倍出的功劳,其最多可以有一个善于听取意见。



比如魏征的,房玄龄的,杜如晦的。



并非秦二不可。



“那也确实可以谋划一二十年之后。”李郸道开口。



“所以要靠你,你来掌舵。”岐晖子道:“这此开府立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成为了道医之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忽悠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忽悠啊并收藏成为了道医之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