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都看出来了。在圣人心中,在文武百官心中,在吐谷浑,在陇右,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劳的,是罗云生。



今日势必是罗云生极致荣耀的日子。



以弱冠之龄,行灭国之事,震慑西北,贯通丝路,是何其的荣耀。



所以他们觉得,从太平坊的大门到太极宫的宫门,剩下的这一段路,这一段荣耀之旅,应该由罗云生继续走下去。



大家都是袍泽,是兄弟,是朋友,没有人愿意分润罗云生的荣耀和风头。



罗云生走了几步,听身后没了动静,回头一看,却见李君羡等人迟疑地看着他。



罗云生朝他和众骑营将士展颜一笑,然后招了招手,道:“走啊,发啥愣?怎么,战场上是兄弟,现在就不是了?”



李君羡和众将士面面相觑后,不约而同地大笑了几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观风使一如既往的是他们的观风使。



这大抵便是观风使的人格魅力,也是他获取荣耀的原因。



大家继续追随他,不会分润他么的荣耀,只会继续给他的荣耀增添光彩。



于是乎,众人脚下迈开步子,跟上了罗云生。



西北的土地上,大家都为社稷流血拼命过,这荣耀,也应有他们的一份。



继续向前,整条路已空空荡荡,百姓商贩们自动自觉地将大路全部让了出来。



一位风尘仆仆的少年郎,领着一群又伤又残,甲胄破烂的府兵,走在通往太极宫的路上。



大路两旁店铺的矮檐下,密密麻麻站满了百姓商贩,将士们每走过一处,百姓们纷纷站在檐下行礼,无声中带着满满的,发自内心的尊敬。



喧嚣繁华的长安城,今日,此刻,因为这群百战归来的府兵,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安静。



一群人穿过太平坊,离太极宫门只有一里左右时,玉儿轻盈的脚步渐渐放缓,然后,站在人群里不动,含泪看着罗云生和他的袍泽们迎接生命中最辉煌的一刻,而她,主动走出了参与者的角色,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太极宫巍峨高耸的宫门已在眼前,宫门前禁卫如林,中间一片广袤的空地。金水桥外的空地正中,静静站着一名手捧黄绢的宦官,含笑看着罗云生等人越走越近。



当罗云生走到宦官身前丈许,宦官缓缓展开了手中的黄绢,含笑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



“大唐观风使罗云生接旨。”



罗云生和身后众将士纷纷拜倒。



“臣罗云生,接旨。”



黄绢是内宫所出的圣旨,非常正式的格式,也是今日三道旨意中最正式的一道圣旨。



“朕嗣纂鸿业,思恢至道,端拱垂裳,于兹九载,式修文德。宁谧区宇,徼外君长,海表猷渠,无远不庭,无思不服。



而吐谷浑蕞尔小蕃,负固河右,地不远千里,众不盈一万,不量其力,不恤其人,肆情拒命,抗衡上国,犯我陇右。



朕每遣行人,入蕃晓谕,并引其使者,临轩戒勖,示以善道,劝以和亲,欲使境上无虞,各安其业。



训导积年,凶顽未改,剽掠边鄙,略无宁息。华夷兆庶,同心愤怨,咸愿诛讨。



大唐观风使罗云生,器识恢宏,风度冲邈,宣力运始,效绩边隅,残部五千,克守凉州,为国展效,固守贼境,久冒艰危,血战余生,岂不知委。



特近罗云生为蓝田县侯,实食邑五百户,赐黄金三百两,丝帛二百匹,可令所司,备礼册命。钦哉。”



冗长晦涩的一大通制文念下来,饶是有些基础的罗云生眼中的茫然之色越来越深,因为他一句都没听懂。



这道圣旨太正式了,里面的每一个字眼都是内侍舍人精雕细琢考究所出,再盖上皇帝印玺,便成了将要载入史册的封诰圣旨。



罗云生没听懂,可身后的李君羡却多少读过一些书,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李君羡竟不顾仪态地兴奋大叫了一声。



“封侯了!云生封侯了!”



罗云生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竟封侯了。



这一步来的真的很突然,甚至于有些始料未及。



因为此战,虽然大唐占尽了便宜,但是却并没有跟之前一样,灭其国,毁其宗庙,按照道理来讲,是不应该封侯的。



但是罗云生却又意识到,此时封侯,意味着自己可能会成为一道风向标。



以后给大唐打仗,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他预示着,以后为大唐打仗更难了。



你不仅仅要用最小的代价战胜敌人,还要为大唐拿下足够多的好处。



当初在凉州,大家的议论果然没猜错,吐谷浑之战,大唐斩获全胜,不仅仅获取了财物和人口无数,顺道还震慑了吐蕃,这是自大唐立国以来的大胜。



而陛下对于有功之士,该赏赐的也都赏赐了。



加勋号,加衔号,赐金赐丝赐田,他罗云生却是唯一一个晋爵的,在如今大唐天子有意无意削减爵位的大环境里,罗云生独树一帜竟然晋爵,皇恩之隆,天下无可比肩。



身后,随着李君羡大叫一声后,骑营众将士也反应过来了,纷纷发出一阵欣喜的欢呼。



旨意已念完,宦官皱了皱眉,似乎对这些不懂规矩的家伙们有些不满,目光转到罗云生身上时,宦官立马换上一脸笑容,双手将黄绢捧到罗云生面前,笑道:“恭喜罗县侯,请县侯接旨吧。”



罗云生回过神,急忙双手接过圣旨高举过头顶,伏地面朝太极宫门拜道:“臣罗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盛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