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是跨年夜。



明天就是2024年元旦了。



这个跨年对沈画来讲,意义是很不一样的。



意味着她的人生,已经走向另一个方向。



有健康平安的家人,有鲜花和掌声,有期待与责任,还有……新近出炉的男朋友。



今天白天又在医院忙了一天。



现在医院里没谁拿她当普通的实习生,但她还是按照排班信息,除了在中医科和喻和堂之外,她都会严格按照排班信息在科室轮转。



现在主要是在儿科。



儿科的医生们可喜欢沈画了。



她应对小孩子很有一手。



这个季节气候原因,再加上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很差,小孩感冒、鼻炎、哮喘,还有过敏的,太多太多。



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宝贝,一点儿不舒服全家人的心都在揪着,肯定第一时间到医院看诊,不行就住院。



儿科是公认的最累最难的科室,每年流失的儿科医生实在是太多,很多人也根本不愿进儿科。



在很多家医院,儿科招医生的条件相对于其他科室都是最低的,比如大医院很多科室博士只是门槛儿,但儿科这边会放宽到硕士,甚至是本科,依旧很难招到人,或者是招到人了也没法长久,有的坚持几个月就受不了离职。



全国各地医院都缺儿科大夫,海一院也不例外,很多来海一院肯进儿科的,都是想刷个资历。



对医生来说,儿科诊疗的难度大,医疗暴力的比例却很高,收入又低。



有调查数据表明,儿科医生的工作量是其他医生的1.68倍,但平均收入却只有别人的0.46,连一半都不到。



医科大学那边也是,海医大的儿科是王牌专业,但5年本科之后,大多人在考研时选的都是**方向,留在儿科方向的基本都是被从其他专业调剂来的,而这部分人在毕业后,真正从事儿科的,也只有五分之一!



实习生来儿科时,带教老师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们中没多少人打算日后留在儿科,但哪怕为了你们自己以后的孩子,也好好学学。”



儿科不光是医生缺,护士也缺。



儿科医护人员紧缺,导致的结果就是患儿看病难。



各个医院的儿科,哪



怕不是在换季时,往往也都人满为患,尤其是重点医院,从来都是一号难求。



不知道多少家长带着孩子辛苦等待三四个小时,只为等到医生那边属于他们的5分钟。



孩子难受哭闹、漫长的等待、短暂的诊疗,以及可能不符合自己预期的结果,这些都会加重医患矛盾。



儿科就诊人数多,都是小病人,自己不一定能说清楚病情,得靠家长靠医生。



其实儿科门诊上收治的大病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常见病,反而医患冲突会较多,可能给孩子扎个针就会闹出矛盾。



真到了儿科的重症病房那边,反倒是没多少纠纷了。



因为医生在这儿会付出最大的耐心,那里的护士水平也是最好的。



一般不打算日后进儿科的,在儿科实习的期间,都不会特别认真努力。



沈画倒觉得还好。



她不是普通实习生,但她也不会越俎代庖。



比如她把脉就能知道孩子的情况,那她能这样干吗?



显然不能。



儿科本来就艰难,很多检查,比如感冒发烧去了医生肯定会让查末梢血,家长们本来心里就觉得有怨气,每回来都让扎手指,或者听一下心肺音就叫拍胸片,那要你们医生干嘛?



这是西医的缺陷吗?



沈画认为恰恰相反,这是现代医学的优点,有这些检查辅助,对医生的水平要求就不会那么高,更能避免误诊漏诊。



可很多家长不理解,觉得做了全套检查花了那么多钱,什么都没查出来,你这医生就是不行,就是故意骗人做检查的。



本来就是矛盾点。



若沈画再出头去诊个脉就弄清楚病人情况,检查也不用做,那把这些本就艰难的儿科医生置于何地?



所以沈画在其他科室,甚至是肿瘤科,都不会拒绝病人诊脉的要求。



反倒是在儿科门诊,她一概拒绝。



想看中医,去挂中医科,想让她看,那就想办法挂她的号,她在儿科只是实习生,一切听从带教老师的命令。



除了科室主任外,儿科还有6位主任医师,沈画的带教老师就是副教授级别的主任医师尤莉。



在儿科的这些天,不光是带教老师尤教授,上到科室主任,下到住院医和护士们,都喜欢沈画。



原因很简单,她会主动接手一些难缠的病人,准确点来说,是难缠的病人家属。



由于沈画这段时间声名鹊起,知道她的人实在太多。



有些情绪焦躁的家长,由她接待时就会压下焦躁,努力心平气和,即便沈画不会给出任何中医上的检查和治疗,家长们也都不生气。



而在真的发生医患冲突时,沈画也不会退避。



比如今天就有个一岁的患儿,血管极细,在扎针时护士就提前告知家长,一针两针可能会扎不上,可能需要多扎几次,如果不能接受就请去其他医院。



家长接受了。



但在第二针没扎上,孩子哇哇大哭时,人高马大的男性家长脾气一下就控制不住,直接扇了护士一巴掌。



因为这个患儿是沈画带教老师尤教授的病人,听说那边出事,尤教授的脸色就很难看。



其中一个医生忍不住说道:“上回也有一个,拿了院长特批号来加号,孩子打针的时候哭闹乱动跑针了,那男人就气势汹汹地扇了护士长一巴掌,报警也没用,连个道歉都没有。医院也和稀泥,回头还扣了护士长的奖金。”



沈画过去处理这事儿。



挨打的护士被同事们搀扶到屋内,哭个不停。



孩子母亲脸色难看地抱着娃娃大哭的孩子,孩子父亲还在气势汹汹地推搡保安,又指着配药室高声臭骂护士。



周围其他的家长,但凡能腾开手的都过来了,有的在帮保安一起挡着男人不让他再冲过去找护士,有的苦口婆心地劝。



“孩子小血管细,扎不上也正常,她也不是故意的。”



“人家护士都提前说了,一两回可能扎不上……”



“那是她技术不行!”



男家长在气头上,再加上这么多人都指责他,那个情绪就更下不来了。



“连个针都扎不好还当什么护士!我们交那么多钱看病,就是养你们这群废物的吗?滚回家去!”



那个挨打的护士哭得更难受。



儿科奖金是公认的低。



至于工资,其他工作好几年的护士或许能拿到五六千,可她才来一年,工资刚过四千,再七扣八扣,到手还能剩多少?



就这点儿工资,几乎全年无休,还要值夜班,她为的什么啊。



沈画



过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哭过头了。



眼看口唇发紫,后向后仰,已经出现呼吸暂停的迹象。



沈画脸色微微一变,连忙上前从妈妈手里接过小孩,反过来叫孩子趴在她胳膊上,按着孩子穴位,给孩子止喘。



孩子爸妈这会儿都吓了一跳,“怎么了怎么了?”



孩子妈妈焦急得不行。



沈画:“孩子哭过头了,穿不上气。”



片刻之后,孩子恢复过来,也不再长哭,只是不断地打着嗝。



沈画:“先给孩子喂点温水。”



“沈大夫,这是沈大夫!沈大夫来了。”



“沈大夫好。”



“沈大夫这事儿真不怨人家护士。”



“沈大夫你别骂护士啊,那姑娘真的挺好。”



一群家长都在跟沈画打招呼。



沈画笑着跟大家点点头,又看向那位男性家长:“护士扎针前是否向你提过,孩子血管太细,一次两次可能扎不上?”



男性家长脸色涨红:“她……她技术不行。”



沈画:“她提过,是你们答应了她才扎针的,对。”



男性家长有些下不来台:“反正就是她技术不行,你们医院应该找点技术好的护士来。”



沈画:“所有护士都是从不熟练到熟练,况且她的水平在我们院已经是中上,不存在技术不好一说。”



“中上,那为什么不叫你们最好的护士来?”



沈画:“我们最好的护士都在危重病房,没有一个家长想带孩子过去。”



男性家长说不出话来。



沈画:“你愿意给我们这位护士书面公开道歉吗?”



男性家长脸色难看:“我没错,看她把我孩子扎成什么样,我凭什么道歉。怎么,你是不是想威胁我,不道歉就不给我们孩子看病?我可以告你们的你信不信!”



沈画没理会这位男性家长,她直接看向护士那边:“报警了吗?”



“报了。”



“报了有啥用,上回护士长都被打,警察来了也没说什么。”



沈画点点头,走过去跟那位护士沟通了几句,护士名叫晶晶,也是又气又委屈。



沟通之后,沈画就又走出来。



这时附近的警察也已经到了,事情过程了解起来非常简单,保安那边也把监控调出来传到手机上。



事实



就是,护士给孩子第二针没扎上,拔了针正要换,男家长就猛地一个耳光扇过去,小姑娘被扇得撞上推车倒地。



警察的意思是调解。



沈画说:“我们要申请验伤,麻烦你们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



警察有些迟疑:“你们领导同意吗?”



沈画:“被人打了,要验伤,还得领导同意?”



这其实是某种隐性规则,警方也是怕几个护士气头上得罪领导都不知道。



医院很忌讳把医患矛盾给摆在台面上,很多护士医生受委屈了,也就委屈着,领导们最多给个口头安慰,有的甚至还要批评你不会处理医患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退圈后我靠医术风靡全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孟青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孟青舟并收藏退圈后我靠医术风靡全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