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被接出来了,但是她身上也并没有多少银钱,都是历年节省下来的,并不够在京中置产。



小户人家出身的姨娘就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住,曹光启无可无不可,他知道,有了武安侯谋反的事情,他这个武安侯的儿子,之后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被重用,科考也是不成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个富家翁。



但是这个目的想要达到也很困难,姨娘离家多年,乡村之中早就没了亲人,知道他们落魄,竟是连个茅草房都没有的,言词之间,都怕跟他这个谋反之人的儿子牵扯上关系。



曹光启还从没得过这样的待遇,便是他投降之后,军中那些人也不敢对他如此不敬,如今却要一一忍下来了。



好容易找了一个破旧的茅草屋暂时居住下来,面对的却还有其他的问题,买了地但是不会耕种,买了牛都不知道怎样驱使,那段时间,曹光启常常是村里顽童的笑料来源,一帮孩子笑看着他狼狈的模样。



寻常的饭菜连肉都不见,姨娘倒是对这种省着度日的乡村生活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以前作为女儿家,不曾入得侯府的时候,她过的也都是这般生活,如今不过是重落窠臼而已,也早都有了心理准备。



曹光启却受不了,偶尔还会大手大脚地买一些不中用的东西,常常被姨娘说。



他的年龄不小了,便是在京中也都该考虑成亲的事了,但是他



如今的名声便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他,便是村中这些他根本瞧不上的农人之女,也会觉得他那种罪人之子的身份说不定会妨碍到下一代的上进。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他这种身份不说他自己不能科举,便是他的儿子也不能借此谋求上进,这种影响甚至还会延续到他的孙子,以及孙子的儿子。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农人之家也要多做考量,曹光启自己不着急,姨娘却急得不行,最后索性给身边那个一直跟着她的丫鬟放了良,让他娶了那丫鬟为妻。



了解了自己的行情是多么不好之后,曹光启也不抗拒,索性丫鬟也是熟悉的人,比起村中的农人,到底还有几分颜色,知情识趣,也认识几个字,算是有几分才情。



他自己耕种不行,到底把地租出去了,自己则去镇上找一些抄书的活儿做,偶尔还画两笔拿去卖,逢年过节也会写几个“福”字,弄几个对联招来一些生意,时间长了,于村中住得久了,身份也被渐渐遗忘,他这个富家翁就当得愈发好了。



偶尔还会去京里逛逛,也听闻过曹志的一些事情,姨娘总是念着他的情。



“当年你那样做,实在是把人家推上了死路,人家还是你兄弟呐,也没有为此记恨你,当初还容了我暂时栖身,如今你平安了,甭管人家需要不需要,也总是要表示一下心意。”



因为姨娘的这点儿坚持,在他们定居下来,有些能力之后就常常置办一些农家的特产送到道观去,也不要求见面,只当是观主家里人送来的土产,让那小道童收了就是。



最开始曹光启还不好意思去,后来发现去了的好处还是蛮多的,那些值钱的回礼且不说,看他跟皇家道观都能打交道,多少人面对他这个罪人之子也多了些宽容,不至于让他们无处栖身。



这样一年年地,偶尔也能见到对方在跟人说话的模样,那人,其实跟他越来越不像了,容貌上的几分相似早因为他这些年的挫折而变化,居移气养移体,两人这些年的际遇改变,早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再不会被人当做同一个人。



曹志这些年不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悲剧发生前[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莫向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向晚并收藏悲剧发生前[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