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能力就更弱了。



表意文字,比如汉字,哪怕是发音不同,但是对应的汉字是相同的,一般认为是说同一种语言。



比如粤语、闽南语和北方的方言,发音差异非常大,大家还是认为这是同一种语言。



但是表音文字就不同了,如果人们发音不同,严格来说,就不是同一种语言了。



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民族。



在长期的多民族帝国统治中,一些人丧失了本身的民族认同感。



所以,在巴尔干半岛,除了那些民族特征异常明显的人,比如他们说斯拉夫语,或者说希腊语,会非常肯定地说我是希腊人,或者斯拉夫人外,不少人不能清楚辨别出自己的民族。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如果这样的人,接受了希腊语义务教育,从此以后他就是一个希腊人了。



像是在马其顿地区,由于长期的混居,msl,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混淆成一团,而且,这其中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怎么区分,也很困难,因为他们都是斯拉夫人。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接触



了希腊语教育,他就会天然地亲近希腊。



这就是为什么君士坦丁重视义务教育,在巴尔干半岛的混乱民族分布的状况下,义务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育,它对于地方的特殊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希腊义务教育推广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会多出一些“希腊”人。



科勒迪斯与伊基欧斯两人一起,走进会议室中。



科勒迪斯之前一直从事银行的工作,是一位金融业从业者,而伊基欧斯是雅典大学的校长,具有教育方面的经验。



这两位就是君士坦丁选定的希腊皇家教育基金会的两位执行委员。



“今天请两位来,就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刚果方面划拨了第一笔基金会的资金,你们的工作可以开始了”,君士坦丁满含喜悦地向两人说道。



“我想听听你们在希腊推广义务教育的计划”



“公爵先生,如果方便的话,能否首先告诉我们,这笔钱有多少?毕竟我们需要量入为出”科勒迪斯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询问道。



“第一笔资金是10万英镑”



“我认为应该首先在一些城镇中优先推广教育,众所周知,希腊的农民对于孩子上学的意愿不高,而且这10万英镑也不充足,我们只能在可行性更高的城镇中推广,等到之后的资金相对充裕时,再向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地区推广,这样义务教育普及的效率相对来说更有保证”,伊基欧斯从容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前期的教学设施的投入就是一大笔钱,比如建设教学楼,不过好在不是经常性的支出,因此这笔钱,恐怕单单城镇适龄儿童的教育,都只能是部分解决”科勒迪斯说道。(2/2)

章节目录

希腊的罗马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无尾熊a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尾熊a并收藏希腊的罗马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