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威尼斯被封圣,而且他和圣安东尼、圣方济各的圣行不一样,他是质疑圣经,他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中寻求智慧与启迪。</p>



十七岁那年,伊拉斯莫的父母双双在黑死病疫中去世,监护人在侵吞了他的财产后,鼓动他进入了斯特尔的一家修道院。二十一岁的伊拉斯莫刚进校时,其拉丁文修养就已经胜超过了老师,有一位老师甚至批语说:“如果你下回再用如此优雅的语言作文,请加上注解。”</p>



修道院里的生活令伊拉斯莫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禁锢着智慧的发展,但他在教会禁读的古希腊著作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解脱。他写道:“虽然这些是异教徒写给异教徒的,但却充满了正义、神圣与真理。我的心禁不住呼唤着:‘神圣的苏格拉底,为我祈祷吧!’”</p>



在此期间,伊拉斯莫爱上了一位名叫塞瓦提斯·罗杰的僧侣。</p>



在修道院、监狱、军队这种纯男性组成的世界,有时候就会出现这种同性恋现象,压抑的情绪需要发泄,但不是所有人都好此道,罗杰对他热烈的呼唤无动于衷,后来他去了巴黎,在那里他认识了两位英国贵族子弟,一位是天资平庸但英俊洒脱、体态健美的托马斯·格雷,另一位则是智慧超群的蒙特乔爵士四世。他们都对伊拉斯莫非常热情,这甚至引起了格雷的苏格兰男仆的嫉妒,以至处处刁难。</p>



一个忠诚的仆人在发现自己的主人被学问渊博的老师偏爱的时候该是什么态度?</p>



最终在蒙特乔爵士四世的邀请下,伊拉斯莫第一次访问了英国。</p>



1509年,伊拉斯莫再次离开意大利前往英国。当他跨越阿尔卑斯山时,萌发了创作《愚人颂》的念头。</p>



愚人生活在自我幻想的世界里,在周围人的恭维中得到幸福。这种愚人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都存在,而在艺术和学术界更显突出,因为自以为是使他们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p>



教皇、红衣主教和主教们就是这种蠢人的代表。这些人并没有太强的宗教信仰,早已违反了耶稣要求使徒们恪受的简朴原则,“极度自恋,而且对这种幸福沾沾自喜”。他们不厌其烦地在宗教礼节方面力求做到一丝不苟,“该打几个结扣,鞋带该如何系;衣袍组件的颜色如何,该用什么料子;腰带的长度和宽度应该是多少。</p>



在判决日到来时,他们的辩护词听起来肯定非常精彩有趣:有人会自夸如何通过只吃鱼来断绝自己对肉食的欲望;还有人会声称自己每天主要在吟唱圣歌中度日,还有一个会夸耀说,自己在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摸过一分钱,只是戴着厚手套抓过。</p>



这些神职人员死后肯定得不到耶稣的原谅,但他们在世时却令人惊怕,因为教民的很多隐私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他们总是在喝醉酒时互相抖露这一切。</p>



索罗斯说过,只有退潮的时候才能知道谁在裸泳,也是有患难的时候才能见到真情。</p>



只可同富贵,不可共患难的人也许和彩虹一样灿烂辉煌,可是等到了你需要他(她)的时候就会发现那只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幻影。&l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哈利波特之晨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金吾不禁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吾不禁夜并收藏哈利波特之晨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