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地调教。
“臣明白了,如今天下之文,尽在竹简之上,如此不能久存,也不便于远行,正是如此,阻碍了民众教化。
有大王秦蔡纸成书,便无此之苦,也能够教化于民,成大王之说的天朝上国,秦国人才济济,国力蒸蒸日上,但臣有一问,大王就不怕山东诸国效仿之?”
秦王一笑。
“哈哈,寡人所思,常人难学,等他们能学会的时候,就离灭国不远了。”
嬴荡能如此自信,皆是因为这两千年来的思想代差,哪有这么容易就能补上来的,六国真要是这么好学,那为什么不彻底地学学商鞅呢,还不是因为缺少了孝公。
“臣明白了,大王要臣做什么?”
“黔首缺教化,有两难,缺少纸张为书是一难,还有一难,便是文字之难,如今诸国文字,互不相同,而且极难书写辨认,黔首如何能人人明诗书,人人读文字,寡人意欲改写秦国文字,行简之,只有解决了这两难,才能教化于民?”
这秦国文字的简化的工作,嬴荡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只是需得一擅长此事的人,来做秦国的教育总长,专门推行此事。
秦王心仪的人选,当然是儒家,如今这秦国大臣,儒家就只有公输楠一人,势力有些单薄,要是能再招收上几个,在行教化的同时,也能在秦国成为一股儒家势力。
到这个时候,借着这股东风,秦国的秦律,也可以依次地减轻了,最起码别人乱丢垃圾,你总不能将他们的鼻子给割掉吧。
“臣明白了,诸子百家,也只有我儒家以育人见长,大王是想臣举荐一人,专门来推行这教化于民的大王新政。
我师孟轲,正在魏国大梁讲学,只要大王下了国书,邀请我师,臣可亲自去一趟大梁,将我师请来,为大王出谋划策!”
公输楠是一脸的兴奋。
孟轲!
这……
嬴荡是想要一个儒家弟子,但也没说要将孟轲请来。
这个老夫子来了,只让他去做教育,他甘心吗?
还有,他以抨击君王而出名,到时候寡人和他闹了意见,说又说不过他,更不敢宰了他,这岂不是自找麻烦,毕竟这老夫子可是天下名士啊。
至于吓唬他,让他听寡人的话,人家可是说出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话的人,他能怕什么呢?
这就有点儿棘手了。
可再细一想,还是有可为的。
儒家一道,源自孔丘,孔丘是谁的弟子,是老聃的弟子,老聃说过啥话,先立德,其立功,后立言,孟轲想不想当官呢,想啊,一辈子都在想,东奔西走,不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先是去见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魏惠王不采纳,后来听说老魏王死了,新魏王是个萌新,应该很好说话,但这都去了好几次魏国了,也没见魏嗣有什么动静。
这个一次都没来过秦国的老夫子,寡人去请他,他真的会来吗?
公输楠举荐其师,也因为他一生不得志,正好听到秦王有此想法,便赶紧推荐孟轲来。
“孟轲之才,来推行此事,岂不是屈才?”
嬴荡试探性
“臣明白了,如今天下之文,尽在竹简之上,如此不能久存,也不便于远行,正是如此,阻碍了民众教化。
有大王秦蔡纸成书,便无此之苦,也能够教化于民,成大王之说的天朝上国,秦国人才济济,国力蒸蒸日上,但臣有一问,大王就不怕山东诸国效仿之?”
秦王一笑。
“哈哈,寡人所思,常人难学,等他们能学会的时候,就离灭国不远了。”
嬴荡能如此自信,皆是因为这两千年来的思想代差,哪有这么容易就能补上来的,六国真要是这么好学,那为什么不彻底地学学商鞅呢,还不是因为缺少了孝公。
“臣明白了,大王要臣做什么?”
“黔首缺教化,有两难,缺少纸张为书是一难,还有一难,便是文字之难,如今诸国文字,互不相同,而且极难书写辨认,黔首如何能人人明诗书,人人读文字,寡人意欲改写秦国文字,行简之,只有解决了这两难,才能教化于民?”
这秦国文字的简化的工作,嬴荡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只是需得一擅长此事的人,来做秦国的教育总长,专门推行此事。
秦王心仪的人选,当然是儒家,如今这秦国大臣,儒家就只有公输楠一人,势力有些单薄,要是能再招收上几个,在行教化的同时,也能在秦国成为一股儒家势力。
到这个时候,借着这股东风,秦国的秦律,也可以依次地减轻了,最起码别人乱丢垃圾,你总不能将他们的鼻子给割掉吧。
“臣明白了,诸子百家,也只有我儒家以育人见长,大王是想臣举荐一人,专门来推行这教化于民的大王新政。
我师孟轲,正在魏国大梁讲学,只要大王下了国书,邀请我师,臣可亲自去一趟大梁,将我师请来,为大王出谋划策!”
公输楠是一脸的兴奋。
孟轲!
这……
嬴荡是想要一个儒家弟子,但也没说要将孟轲请来。
这个老夫子来了,只让他去做教育,他甘心吗?
还有,他以抨击君王而出名,到时候寡人和他闹了意见,说又说不过他,更不敢宰了他,这岂不是自找麻烦,毕竟这老夫子可是天下名士啊。
至于吓唬他,让他听寡人的话,人家可是说出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话的人,他能怕什么呢?
这就有点儿棘手了。
可再细一想,还是有可为的。
儒家一道,源自孔丘,孔丘是谁的弟子,是老聃的弟子,老聃说过啥话,先立德,其立功,后立言,孟轲想不想当官呢,想啊,一辈子都在想,东奔西走,不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先是去见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魏惠王不采纳,后来听说老魏王死了,新魏王是个萌新,应该很好说话,但这都去了好几次魏国了,也没见魏嗣有什么动静。
这个一次都没来过秦国的老夫子,寡人去请他,他真的会来吗?
公输楠举荐其师,也因为他一生不得志,正好听到秦王有此想法,便赶紧推荐孟轲来。
“孟轲之才,来推行此事,岂不是屈才?”
嬴荡试探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