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荡一直没有顾得上见他们。
这往后,但凡是任命的战卒将军,他都要亲自见过,唯有此才能心中有底,连大王都没见过的将军,何谈对大王忠心呢,这岂不是笑话。
攻取巴国,算上蜀国原来的五万大军,如此,还需要十万大军,其中三万入蜀,归于嬴壮麾下,这八万人还得留一万来镇守蜀国,到时候,东路就有七万大军能动。南路再派遣七万大军,由向寿率领,从南郑而下。
如此,西北夹击,必定能一战而灭巴。
宜阳一战,洛阳一战,已经将秦国府库给打空了,蜀国的粮食吃完了,就连洛邑的,也都搭进去了,黔首们勒着裤腰带在过日子,这才是嬴荡不轻言战事、内养民息的原因。
现在又要打仗了,钱从哪里来,兵从哪里来?
这账都不好算啊。
洛阳十二万屯兵,能动多少呢,今年开春,马上就要耕种了,要是动得多了,那就没人种地,到后半年就更没粮食了,要是动得少了,也凑不够这十万大军。
还有六万战卒在宋国打仗,虽然吃戴偃的,喝戴偃的,难道寡人就能一毛不拔吗,这肯定是不可能了,卫城军建制齐全,倒是能动一动,可卫城军要是去了蜀国,谁来盯着魏冉呢,总不至于一个宜阳,连一万兵都不留,全部派去蜀国吧,魏王他会答应吗,他会不会派兵来攻击秦国呢,这都不好说啊。
这些事情,都需要好好想想。
说来说去,主要就是寡人没钱,要是有钱有粮,去关中征兵,总归是能凑齐十万人的。
是了,让四个国务大臣去想想办法吧。(3/3)
这往后,但凡是任命的战卒将军,他都要亲自见过,唯有此才能心中有底,连大王都没见过的将军,何谈对大王忠心呢,这岂不是笑话。
攻取巴国,算上蜀国原来的五万大军,如此,还需要十万大军,其中三万入蜀,归于嬴壮麾下,这八万人还得留一万来镇守蜀国,到时候,东路就有七万大军能动。南路再派遣七万大军,由向寿率领,从南郑而下。
如此,西北夹击,必定能一战而灭巴。
宜阳一战,洛阳一战,已经将秦国府库给打空了,蜀国的粮食吃完了,就连洛邑的,也都搭进去了,黔首们勒着裤腰带在过日子,这才是嬴荡不轻言战事、内养民息的原因。
现在又要打仗了,钱从哪里来,兵从哪里来?
这账都不好算啊。
洛阳十二万屯兵,能动多少呢,今年开春,马上就要耕种了,要是动得多了,那就没人种地,到后半年就更没粮食了,要是动得少了,也凑不够这十万大军。
还有六万战卒在宋国打仗,虽然吃戴偃的,喝戴偃的,难道寡人就能一毛不拔吗,这肯定是不可能了,卫城军建制齐全,倒是能动一动,可卫城军要是去了蜀国,谁来盯着魏冉呢,总不至于一个宜阳,连一万兵都不留,全部派去蜀国吧,魏王他会答应吗,他会不会派兵来攻击秦国呢,这都不好说啊。
这些事情,都需要好好想想。
说来说去,主要就是寡人没钱,要是有钱有粮,去关中征兵,总归是能凑齐十万人的。
是了,让四个国务大臣去想想办法吧。(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