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了。
06年这个时候,无糖饮料还不怎么有,而在周方远重生前那几年,打着“0糖0脂0卡”招牌的碳酸气泡水、无糖奶茶、碳酸饮料、茶饮等等,越来越广受消费者喜欢
。但事实上无糖是真的没有含糖吗?常喝真的没有影响吗?
周方远就看过相关报道,说是浙省一名22岁小伙子,每天喝5-6瓶无糖饮料,结果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被紧急送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而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严重的糖尿病,常因为感染、饥饿、治疗不当等诱发。而该患者的发病原因,却是因为饮用大量的“无糖饮料”。
事实上,在导致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方面,无糖饮料和传统饮料的危害几乎是一样的,不要听信“无糖”就掉进“消费陷阱”。
甜味剂虽然是“减糖不减甜”,但无糖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一瓶标注为无糖的气泡水,为何能做到这么甜?所谓代糖产品一般是指一些能够提供甜味,又低热量或者0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因此代糖的摄入虽然提供了甜味,但是并不引起人体发胖及血糖的变化,是全球各个国家批准安全食用的系列食品添加剂,而这其中,天然的甜味剂和糖醇类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所谓“无糖饮料”,只是利用甜叶菊等甜味剂替代了传统饮料中的糖,给人以健康的错觉。
不同饮料使用的代糖并不相同,比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一些品牌气泡水配方表中,主要出现的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
《米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公布一项报告,科学家们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2型糖尿病。发表在《英国医学周刊》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甜味剂代替糖分和正常摄入糖分的人相比体重并没有显著变化。
事实上,‘无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倘若一瓶500ml的无糖饮料中含有2.5g糖分,那么多喝几瓶照样有害。
甜味剂确实为有减糖需求的群体提供了“减糖不减甜”的多样化选择。
但如果指望甜味剂减肥,而不去有意识改变本已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觉得“喝无糖饮料不怕胖”,反而放飞自我暴饮暴食,胖起来的速度会更快,控制体重只能遵守最基本的“能量守恒”,既少吃多运动,才是真正有效的减肥方式。
无糖,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另外,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由于人工甜味剂比常规的蔗糖要甜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这种甜度是日常蔬菜水果所无法比拟的。当吃了这些甜味剂后,人们会对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者加工食品,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可以降低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该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即使适度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量,也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水果和蔬菜总摄入量每增加66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25%。全谷物食品由于其纤维、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高而被广泛认为是健康食品。人体试验表明,富含全谷物的饮食在减少脂肪量、增加静息代谢率、促进能量平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
06年这个时候,无糖饮料还不怎么有,而在周方远重生前那几年,打着“0糖0脂0卡”招牌的碳酸气泡水、无糖奶茶、碳酸饮料、茶饮等等,越来越广受消费者喜欢
。但事实上无糖是真的没有含糖吗?常喝真的没有影响吗?
周方远就看过相关报道,说是浙省一名22岁小伙子,每天喝5-6瓶无糖饮料,结果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被紧急送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而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严重的糖尿病,常因为感染、饥饿、治疗不当等诱发。而该患者的发病原因,却是因为饮用大量的“无糖饮料”。
事实上,在导致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方面,无糖饮料和传统饮料的危害几乎是一样的,不要听信“无糖”就掉进“消费陷阱”。
甜味剂虽然是“减糖不减甜”,但无糖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一瓶标注为无糖的气泡水,为何能做到这么甜?所谓代糖产品一般是指一些能够提供甜味,又低热量或者0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因此代糖的摄入虽然提供了甜味,但是并不引起人体发胖及血糖的变化,是全球各个国家批准安全食用的系列食品添加剂,而这其中,天然的甜味剂和糖醇类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所谓“无糖饮料”,只是利用甜叶菊等甜味剂替代了传统饮料中的糖,给人以健康的错觉。
不同饮料使用的代糖并不相同,比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一些品牌气泡水配方表中,主要出现的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
《米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公布一项报告,科学家们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2型糖尿病。发表在《英国医学周刊》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甜味剂代替糖分和正常摄入糖分的人相比体重并没有显著变化。
事实上,‘无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倘若一瓶500ml的无糖饮料中含有2.5g糖分,那么多喝几瓶照样有害。
甜味剂确实为有减糖需求的群体提供了“减糖不减甜”的多样化选择。
但如果指望甜味剂减肥,而不去有意识改变本已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觉得“喝无糖饮料不怕胖”,反而放飞自我暴饮暴食,胖起来的速度会更快,控制体重只能遵守最基本的“能量守恒”,既少吃多运动,才是真正有效的减肥方式。
无糖,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另外,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由于人工甜味剂比常规的蔗糖要甜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这种甜度是日常蔬菜水果所无法比拟的。当吃了这些甜味剂后,人们会对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者加工食品,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可以降低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该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即使适度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量,也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水果和蔬菜总摄入量每增加66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25%。全谷物食品由于其纤维、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高而被广泛认为是健康食品。人体试验表明,富含全谷物的饮食在减少脂肪量、增加静息代谢率、促进能量平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