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2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很快就会结束。
明香思索着,今天的膳食有些晚了,或许,是到了阅卷的末尾,林大人他们准备一鼓作气地批阅完成?
她只能等着。
澄心阁前,甲士站着宛如不可动摇的雕塑。
在阁中,昏暗的傍晚天色,与灯火交杂在一起,略显得有些斑驳。
赵青是跟随林见深从京城赶来的官员之一,他出身羲京翰林院,正值中年,堪称前途无量,这次被安排陪同林大人一起下扬州,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所以他审阅的每一张答卷,都非常的用心,争取让林大人能看到自己的勤奋——毕竟,作为审阅试卷的副手,每一张答卷该核定何等级,他初审之后,都还要过林见深的手的。
现在,他身边的试卷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张了。
其实,越往后的阅卷越是简单,因为,越往后交卷的人,才学多半都不怎么样,草草一眼,几乎就能看出其水平,速度会很快。
精英都集中在前半截。
尤其是最开始的那几张,也就是最先交卷那部分人的文章,就连赵青这样一个出身翰林院的人,都觉得很不错。
最后一张批完,就可以好好吃一顿饭了,此次扬州的阅卷工作,也就算是结束。
他的思绪已经脱离了这太学,在期盼着扬州的美景和美女了。
他随手拿起了最后一篇文章。
“嗯?”
忽然,他眉头微微一皱,怀疑自己看错了,不禁将手中的试卷往灯光下凑了凑。
“这怎么回事?”
灯光照耀之下,赵青吃了一惊,眉头瞬间一皱,因为,这篇文章的字数……特别多!一篇文章的字数,顶得上别人四五篇!这样的试卷,赵青一直十分厌烦,因为,科举文章大多是雷同的,都是一般的赞美加一些不疼不痒的策论,字数多了,就味同嚼蜡,枯燥至极。
他下意识朝着坐在正中批阅文章的林见深一眼,却见对方的背影,虽然有些削瘦苍老,但却稳如泰山。
林见深的速度一直不快,乃可以说,他每一篇文章都看得颇仔细。
包括哪些自己并不看重的文章。
林见深的背影,给了赵青一种莫名的力量,他决定还是再用心看一看最后一篇文章。
他看了一眼文章的名字:“为苍生言事书。”
名字写得这么大,文章只怕是空洞无物,胡乱吹嘘了……他不禁摇摇头,随即目光落在了正文之上。
“……天子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读着,赵青忽然心中一动,这文章,似乎不是那么差劲啊。
他不禁用心了一分,接着往下看:“……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
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看到此处,赵青已有些心惊,这文章中的手笔,貌似绝非凡俗!“……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
明香思索着,今天的膳食有些晚了,或许,是到了阅卷的末尾,林大人他们准备一鼓作气地批阅完成?
她只能等着。
澄心阁前,甲士站着宛如不可动摇的雕塑。
在阁中,昏暗的傍晚天色,与灯火交杂在一起,略显得有些斑驳。
赵青是跟随林见深从京城赶来的官员之一,他出身羲京翰林院,正值中年,堪称前途无量,这次被安排陪同林大人一起下扬州,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所以他审阅的每一张答卷,都非常的用心,争取让林大人能看到自己的勤奋——毕竟,作为审阅试卷的副手,每一张答卷该核定何等级,他初审之后,都还要过林见深的手的。
现在,他身边的试卷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张了。
其实,越往后的阅卷越是简单,因为,越往后交卷的人,才学多半都不怎么样,草草一眼,几乎就能看出其水平,速度会很快。
精英都集中在前半截。
尤其是最开始的那几张,也就是最先交卷那部分人的文章,就连赵青这样一个出身翰林院的人,都觉得很不错。
最后一张批完,就可以好好吃一顿饭了,此次扬州的阅卷工作,也就算是结束。
他的思绪已经脱离了这太学,在期盼着扬州的美景和美女了。
他随手拿起了最后一篇文章。
“嗯?”
忽然,他眉头微微一皱,怀疑自己看错了,不禁将手中的试卷往灯光下凑了凑。
“这怎么回事?”
灯光照耀之下,赵青吃了一惊,眉头瞬间一皱,因为,这篇文章的字数……特别多!一篇文章的字数,顶得上别人四五篇!这样的试卷,赵青一直十分厌烦,因为,科举文章大多是雷同的,都是一般的赞美加一些不疼不痒的策论,字数多了,就味同嚼蜡,枯燥至极。
他下意识朝着坐在正中批阅文章的林见深一眼,却见对方的背影,虽然有些削瘦苍老,但却稳如泰山。
林见深的速度一直不快,乃可以说,他每一篇文章都看得颇仔细。
包括哪些自己并不看重的文章。
林见深的背影,给了赵青一种莫名的力量,他决定还是再用心看一看最后一篇文章。
他看了一眼文章的名字:“为苍生言事书。”
名字写得这么大,文章只怕是空洞无物,胡乱吹嘘了……他不禁摇摇头,随即目光落在了正文之上。
“……天子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读着,赵青忽然心中一动,这文章,似乎不是那么差劲啊。
他不禁用心了一分,接着往下看:“……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
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看到此处,赵青已有些心惊,这文章中的手笔,貌似绝非凡俗!“……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