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画构图精美,空间层次感极强,给人无限的联想。



虽然王维后期隐退山林,参禅悟道,但他因为出身名门,钱是从来不愁的。



所以他作画基本都是用的绢本。



唐朝的丝绢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材质也非常好辨认。



捣熟或搥如银板这种绘画用绢帛,这种绢帛的好处是能够让绢帛变硬,丝织品的经纬度不易变动。而且在这种绢帛上绘画可以晕染,使画面色彩叠加,更富有层次化,



因为这个特殊的技术,因此对这种绢本非常的好认。



夏玉周手一摸,依然有了答案。



绢帛没问题,那就基本没问题了。



再看落款,现存的王维的书法有碑帖和临摹的画也可以作为参考。



另外再通过落款的时期推算时间,完了再从史书上和地方志上去找相关的记录。



公元758年,王维因为安史之乱作伪军的事被下了诏狱,本应开刀问斩,后来运气不错,又重新做官。



没多久王维就致仕退休,归隐山林,一心一意参禅悟道,放归大自然。



三年后。王维仙逝。



作画的地方也是对的。



再看画上面的配诗,'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这首诗在全唐诗里也是能查到的。



诗画落款一对比,完全对得上。



这画,不用再看。



真迹无疑!



夏玉周轻轻吁了一口气,大喜过望,振奋无比。



罗挺几个大师还在钻研着立意笔锋,以及最重要的收藏印戳和印章。



唐朝的名人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版权意识,仅仅只有落款。只有极少的大人物才用印玺印戳。



到了宋朝的时候,文人们才喜欢盖章印戳。



这画既然能流传到今天,那么肯定绝对的是传世品。



如果不是传世品,那根本保留不到今天。



后世的北宋最著名的收藏家也是书画大家李公麟,这画上面赫然就有他的印戳。



因为宋朝的时候,是公认的神州第一次收藏高峰期。那时候的宋朝真的是文化氛围最高峰的一个朝代,甚至超过了现在。



南宋著名收藏大家刘松年也盖了印戳。



明代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父子俩也有印戳。



还有各个宋元明三代各个大文豪大收藏家也有十几方的印戳印章。



北宋时候的苏易简和王溥两位最负盛名的收藏大家。元代赵孟頫的松雪斋印戳,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的皇姊图书收藏印戳。



明代的大家孙承泽印,冯梦桢的快雪堂印。



到了清朝以后,书画上就没再没有清朝名流的印章戳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捡漏金锋免费阅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金元宝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元宝本尊并收藏捡漏金锋免费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