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凉荆益、滇交司隶,十五个州部的基础上。再加上辽州、平州和西州,趁着这次区划调整,直接加到了十八州。



多出来的三个州,其中西州是原本固有的领土,就是凉州光复后,渐渐被朝廷重新控制起来的原西域都护府辖区。



这些年朝廷虽然没有在西北用兵,而是以强化贸易往来、增加贸易商路关键节点的屯田垦荒移民等手段治理。这些治理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细节,却也润物无声,结合马超在西北的威名,着实让大汉对当地的控制渐渐加强。



所以这次,李素也建议趁着吞并三韩和扶桑,把西域也从羁縻状态,变为法理上的直接统治。



不管以后怎么样,先把名字改过来,从都护府变成州,将来“自古以来”的行政正统性也可以进一步加强。



而且做出这个决策之前,相关的文治伏笔也做得差不多了,比如蔡邕死前修的《史记索隐》里面,对西域戎狄的血统源流考证也补足了一些新的史料,在当地也已经宣扬教育了多年,



当地的贵族豪酋也跟当年被顾雍拉去教育读书的滇州南蛮一样,潜移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同了汉人的史观。有了思想基础后,变都护府为州,也顺理成章。



除了西州之外,辽州、平州自然是东北和三韩等地了。



刘备和部分朝臣,原本没打算在东北一下子增设两个州,



或者是觉得就算要增设两个,也得等扶桑真的全境被大汉吞并后再说,目前扶桑才实际控制了一个筑紫岛(九州岛),步子有点迈大了。



但李素私下里反复跟刘备解释,建议他不要完全按照实际的地理屏障来划分行政区划疆界,以防新控制的偏远地区形成割据趋势,所以应该从幽州分出一些郡到新的州,跟新占领区合并起来,这样新州的向心力才会更强。



这一手,原本是千年之后、后世蒙元对汉地分而治之时才用的手腕。但李素不管是谁想出来的,至少他觉得政策有好处,能强化向心力,那就是好的,可以借鉴。



他建议把辽东四郡从幽州划分出来,就以辽西走廊为界,辽东加上东北新开拓的地区、以及浿水以北的乐浪郡,为新的辽州。



所以辽州等于是后世的东北辽吉二省、加上朝鲜,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州。



而南面沿用公孙度历史上命名的“平州”,则成了南韩加上后世的曰本。



如此既可以防止朝鲜半岛依托长白山、鸭绿江这些险要而产生离心,在划分的时候就直接在半岛中部断开,把半岛北部划入东北。



南方的南韩地区无险可守,也就不会产生野心。



同时,南韩跟九州岛划为一体,也可以进一步束缚住海岛地区的离心倾向,让后世移民在民族认同方面不再完全自认为是岛民,而要保留一定的大陆民族认同心态。



刘备觉得这个划分非常精妙,利于新征服地区的稳定,最终还是全盘接受了李素的划界。



同时,因为划分了新的州郡,加上对三韩的武力征服告一段落、李素这个“总督”也去职了,所以继续在三韩驻留来源于数州的军事力量,也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还会有不必要的浪费,也不便于统一指挥。



所以,在三韩的青州军和扬州军,肯定要回来一支。毕竟李素在的时候,太史慈和甘宁都得听他的统一调度,李素走后,这俩人级别平级,肯定不能都留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