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工商税务系统的诞生、带来的对人事改革矛盾的缓解,终究不是一个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利好。



刘巴心里非常清楚,陛下如果因此感激司空,那是陛下的恩德情分。但如果陛下不感激、不把这两件事儿联系起来想,那也是正经的本分。



刘巴作为尚书,不能指望去管理领导的期望值。



所以,站在财部自己的立场上,凭空生出那么大一笔开支,要是不能立刻看到“增收远大于开支”,那绝对是说不过去的。



在给吏部和文部报新增编制需求的同时,刘巴这几天也总算是把目前的新增工商税基规模大致估算考察了出来。



十一月二十六,李素即将离开长安去雒阳上任之前,最后那场朝会上,讨论结束之后,刘巴就拿着税基估算清单和人员编制增加清单,找到刘备和李素,希望单独汇报一下。



刘备的态度也是很嘉许:“子初办事就是利索,新法通过不过五天,居然财部已经把需要增加多少人、明年各项新工商税品类的产业规模,都估算出来了。”



刘备和李素大致看了一下刘巴算出来的账目。



先看到支出部分时,刘备果然是惊讶了一下,不过本着信任他还是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有李素是心里有数,他本来就对征税成本有预期。



古代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无非就是司法治安、收税、人事教育、修缮赈灾。



收税成本基本上占地方政府固有开支的三成,这也是古代行政效率低的重要掣肘。



“居然还没收到新工商税,养官吏就要先花去一年五亿钱……不能翻好几倍赚回来的话,还真不如拿这些钱再去养几万军队。”刘备心中暗忖。



他继续往下看收入部分,盐引预估一年能卖二十几个亿,铁才卖一个多亿。



不过考虑到这两项本来之前官营时,也有不少利润,所以增收部分的专卖权费不足以补完五个亿的新增征税成本。



再往后,所有用水车的水力作坊,无论是用于纺纱还是碾米、锻造,刘巴都是暂定一座“五马力”的标准水车,一年收一万钱的税、三万钱的水能使用费,折合每“马力”年征两千钱税和六千钱水能费。



当然前面细则里说过,如果是在天然河道、政府没有出资整治过水利的区域自己造水车工坊,那就没有大头部分的水能费了,只要交两千钱的税即可。



但看到条款里那个“马力”的具体算法的时候,刘备心中还愣了一下:这是什么算法和计量单位?现在的工商施政新举措,朕都看不懂了么?



李素在旁边给刘备解释了一下,他才理解。



原来,李素是选了一个“标准马”,按照“定滑轮拖挽起吊拉力一千汉斤”的输出功率,定为“一马力”。



因为后世的“马力”标准是735瓦,也就是“用735牛的力拉住一个物体、每秒移动一米”。



牛顿的概念古代比较难算,折算成“公斤力”,就大约是拉着75公斤重的东西、每秒起吊一米。



现在既然这些单位都是先在东方出现了,李素也无需顾及那些还没出现的西方单位。



但他也不希望“马力”这个算法未来变得太复杂,或者跟原本历史上的马力大小明显差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