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得了?”



要让李傕的“把剑架在皇帝脖子上逼勤王诸侯退兵”计策成功,一个关键点就是勤王诸侯得重视皇帝,得爱面子。



而袁术的不要面子,狂妄、妄自尊大,这几年已经在诸侯中出了名了。袁术这个无视汉室的搅屎棍来了,肯定能吓怕李傕。



到时候李应肯定不敢坐视袁术军围城,肯定会逼着董承再分兵把守蓝田的武关道口,不让袁术军抵达长安城下。



而董承兵力已经不够,光是函谷关防备朱儁、曹操的一万人,就绝对不能再少了。那么董承最多分两三千士兵去蓝田,剩下不够的都要李应从长安驻军里给他派,或者额外临时从长安城里抓壮丁编入董承的军队。



说不定董承就能趁着接手新军,直接在长安城里猝然发难,抢回皇帝直接快马逃回弘农,然后潼关函谷关一关,闭门自守等其他诸侯打完。



想到这儿,连董承都为自己的智计得意了。



就在他要去安排的时候,他又进一步发现了更好的改良型——既然刘备和李傕已经开打一个半月了,刘备入寇的消息传到长安也已经有四十天。哪怕李傕封锁消息再严密,至少一个月前,“刘备进展顺利、成功突破陈仓站稳脚跟”这个消息,也该从长安往更东边传了。



就算没有目标感很明确、传递消息非常快的职业细作,光靠流民和商旅每天几十里的传播速度,那也能传出千里之外了。



潼关和函谷关一直闭门,雒阳方向暂时不知道,而河东、南阳,肯定是知道的。



袁术应该十五天前就知道刘备站稳脚跟了……刘表说不定是十天前,而曹操袁绍可能才刚刚知道,也鞭长莫及。



董承一推演到这儿,不由就对袁术恨铁不成钢起来:既然十五天前就知道刘备至少站稳脚跟了,为什么不来捞好处呢?是因为袁术对于挟天子太无所谓了吗?嫌皇帝在身边还要请示,不方便他作威作福胡作非为?



“不行,还是想办法再给袁术透露一点消息吧,比如把‘刘备和李傕郭汜打得两败俱伤、长安府库钱粮武库丰足,谁先来谁就能抢到’之类的假消息散布给袁术,只能指望袁术的贪婪,自己摆出攻势,跟李应火并了。要是袁术这都不肯出手,咱在假扮袁术从中取事、趁乱劫驾护驾。”



董承最终如此调整了自己的方案,他觉得这可行性非常高,因为现在并不是非常急切要救皇帝,多拖半个月一个月的也不会有紧迫危险,这时候当然是演技和保护自己更重要。



董承立刻派了几个心腹细作,翻山进入武关道,在袁术的辖区散播“关中现在就是一块大肥肉,刘备李傕两败俱伤”这类口径的流言。



目无君上的袁术果然不在乎救驾,但在乎贪婪。发现可以以微小的代价再捞到一大块地盘之后,他终于试探性让大将纪灵先立刻带两万人,出武关,试探性进攻蓝田。



董承三月二十四派出的细作、三月二十七吹进袁术耳朵里,袁术三月底就派兵出了武关。纪灵的部队只是快速动员的先头部队,探探虚实的,要是捞得到好处,后军自然还会继续动员。



四月初五,纪灵带兵两万,在蓝田西南方的商洛县,大破了李应留在当地的少量守兵。



倒不是纪灵战斗力爆棚,或者西凉军孱弱,实在是兵力人数对比差距太大了,西凉军只有几个县尉、曲军侯级别规模的小部队抵抗,当然扛不住纪灵的两万人了。



败兵飞马急报,当天晚上就把败信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