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诸军事的燕王平叛黄巾”的旗号。



太史慈对糜竺的回答是:“府君高义,慈铭记于心,如若将来府君需要征战之将,慈定会设法驰援。不过相信以使君之手段,定然可以不战而保辽东安泰。若忧袁绍势大,不如指望分化袁、曹,或者二袁相争,袁绍未必有暇东顾。”



太史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曹操名义上还是尊奉袁绍的。在袁绍看来,曹操就是他的部将、小老弟。历史上两人正式成为不同阵营,还是曹操迎立天子、改元建安之后。



同理,在现在的袁术眼里,孙坚也是他的部将,孙坚打下来的地盘也都是他的地盘,所以他历史上几年后才有信心称帝。



糜竺不置可否,就这样让太史慈从东莱去东海、然后走水路入川,顺便护送糜家商队刚找到的华佗一起入川。



……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陈府君帮我等寻访元化先生,又一路陆路护送至此,汉中王将来定会感谢府君高义的。广陵如今也是多事之秋,府君千万珍重。若有不如意,肯纡尊入蜀,或是去荆州,汉中王定然欢迎之至。”



淮阴港的码头上,太史慈一边吩咐水手解开缆绳,一边跟送行的广陵太守陈登拱手道别,还一起喝了三碗酒。



“唉,短短数月,徐州五郡已有三郡半落入曹贼之手。身为广陵人,不能保境安民,登实在惭愧。只恨故土难离,我想再观望一二。



若陶恭祖死后,曹操能略复天良、听人劝阻,至少在东海、广陵二郡不再发生屠城,我也只能虚与委蛇留下,也算保护一方百姓。若是曹操实在丧心病狂,广陵也化作丘墟,那我只能西投汉中王,以求匡扶汉室,伸张大义。”



陈登说这番话时,语气着实痛心疾首。



他二十五岁局孝廉入仕,至今已经五年了,也算三十而立,仕途的前五年,他先是当了两年东阳县令,又当了三年典农校尉,算是陶谦的屯田官,分管那些被陶谦收复的青州黄巾军肆虐地区的开荒重建工作,成绩也算斐然。



这项工作跟糜竺多有交集,因为他经常需要和糜竺做生意互通有无、补充物资,顺便学习糜竺在辽东垦荒的经验,又是糜竺老乡,才肯那么帮糜竺的忙。



而陈登也是今年才因为当典农校尉的政绩很好,刚刚被陶谦提拔为广陵太守。在曹操打过来的时候,徐州五郡只剩陈登的郡还完全没有被曹操祸害。



面对陈登的叹息,太史慈也非常务实诚恳地相劝:“谁知曹贼会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就算要保护百姓,不得不立于危墙之下,但府君也不妨考虑考虑狡兔三窟。族中子弟,可以跟着糜芳的船队去辽东避居,也可另做打算。”



陈登犹豫了一会儿,安排了一个亲随,跟太史慈关照道:“这是我外甥陈矫,被我引为功曹,时长出使。这次让他暂且跟你去汉中见识一下人物,也算是替我拜会汉中王吧。天下大势,尚未可知。”



陈矫说是陈登的外甥,之所以也姓陈,是因为他跟母姓,他母亲是陈登的堂姐,也是广陵人。



汉朝人生育早,所以兄、姐的子女跟小叔小舅相差并不大,陈矫作为外甥也只比陈登年轻十岁左右,属于刚刚及冠被舅舅喊来当郡中小吏。



太史慈反正要护送华佗,多带几个人也是带,就捎上了陈登的探路使者。



而原本在一旁始终没有说话、静静等候太史慈和陈登聊正事的华佗,也正是到了这一刻,看他们已无话可聊,才本着医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